昱见没有中世纪那场疫情,欧洲或许不会爆发
疫情的爆发一定会影响经济吗?这个问题需要好好讨论。毫无疑问,自古以来瘟疫就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灾难,但它产生的连带效应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期:正如有人预测此次新冠肺炎可能会为人工智能的更广泛应用带来新的契机一样。曾经流行于欧洲的黑死病,也无意中推动英国走向了工业革命。十四世纪中叶,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至年,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席卷整个欧洲,夺走了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与之相比,发生在20世纪、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也仅为其人口的5%。对比之下,足见这场瘟疫对欧洲的创痛之巨。
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蔓延趋势。
在欧洲,黑死病的流行不仅造成人口大量减员,还导致其后一百年中欧洲人口一直处于慢性的下降状态——这种局势颇为类似今天日本的少子化,理论上说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但干活的人少了,劳动力价格自然狂涨,另外农民们只挑好地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居然不断上升。这样一来的结果,粮食居然成为当时最不值钱的商品,广大下层百姓吃得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难怪有历史学家将黑死病过后的欧洲比喻为“发生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土地革命”。讽刺的是,面对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局面,最发愁的反而是封建贵族,比如英王爱德华三世就曾发布法令,要求佃农的雇佣工资不得超过瘟疫前的五倍(听起来已经够吓人的了),其结果居然是引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农民起义。类似的事件在黑死病过后的中世纪晚期欧洲时有发生——当同时代的中国农民因为“无立锥之地”揭竿而起时,欧洲农民起义的原因居然是要求涨工资。
描绘黑死病的油画《死神的胜利》。当然,自古地主老财们都是狡猾狡猾的,面对雇不起佃农又不想让地撂荒的局面,封建贵族们很快想到了解决方法——将土地转而种植牧草,放牧绵羊,剪下的羊毛织成棉毛制品,刚好可以卖给那些解决了粮食问题进而要求穿好点的新兴阶层,于是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在黑死病中受损最严重的英国率先展开。而毛产量的增加反过来刺激了纺织工业的发展,工厂主们面临与地主们同样的劳动力价格昂贵的问题,他们不得不更多地仰赖机器,这反过来促使了机械设备的急速进化,最终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展。黑死病导致人口减员,人口减员造成劳动力成本高昂,进而促成圈地运动,最终催生了工业革命。这条历史多米诺骨牌的构建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对比同时期的中国明清两朝,陷入的却是另一个循环:人口膨胀导致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的成果被人口摊薄,技术革新的收益也变得可以忽略,所以明清有增长无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基于社会协作体系的构建,而疫情的爆发,往往会是对这种协作网络的打断和重启,其造成的损失当然是巨大的,但按下这个重启键之后,协作网络往往会产生新的协作模式、甚至引发新的机遇。瘟疫对人类发展造成的影响,有时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单线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