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名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却不适合现阶段

今天,小编想跟大家一起聊一聊“中性名”这个话题。

现在这届足协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推行各级联赛职业俱乐部更改中性名。年底,足协公布《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接下来的赛季开始之前,各家职业俱乐部相继都完成更名。之所以推行中性名的政策,据说是为了打造百年足球俱乐部。

未来咱们会不会有百年足球俱乐部小编不知道,但是中超卫冕冠军在新赛季开赛前突然解散,这种活久见的事情在赛季开赛前却实打实的发生了。

到了今年,联赛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开始,却已经有两支中甲(贵州队和青岛队)和两支中乙俱乐部(四川民足和厦门鹭岛)告别新赛季的职业联赛。

不少球迷戏称,强行推进中性名政策,是压垮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投资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客观来说,中性名政策本身,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在眼下的国内足球发展阶段,如此推进这个政策,真的不合适。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

1、职业联赛伪职业

咱们虽然号称是职业足球联赛,甚至进入职业化已经是第28个年头,但是其实本质上还是足协拿着行政大棒进行粗暴一言堂管理的伪职业联赛。各级职业联赛的足球俱乐部,对于联赛中的各种商业广告、赛事转播等等几乎都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不少人投资足球图什么,无非就是图个球队冠名,就当做花钱广告买个名声,结果连最后这点好处都被拿走,而投资足球不仅不挣钱还亏钱,人家为啥还要继续投下去?

当真做公益?

2、联赛商业价值底

现在的体育赛事,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商业行为或者说是一门生意。比如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欧冠以及欧洲五大联赛,而且都是商业价值巨大的生意。之前为什么亚足联官员公开批评广州和山东泰山两队派出年轻球员参加亚冠,就是因为人家认为你这种行为在削弱亚冠的观赏性,就是在削弱亚冠的商业价值。

最近两三个赛季的中超联赛,限薪限投导致不少大牌外援离去,同时赛会制又要空场,不合理的赛程以及球员和裁判水平都低下,导致比赛观赏性和对抗性急剧下降,联赛的商业价值也肯定是大不如前。

限薪限投本身没毛病,中国足球的虚火确实该去一去。但是在限薪限投的同时,又强推中性名,真的是雪上加霜。

3、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推进中性名,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能让一支球队不管背后投资人如何变化,但是球队的名称永远不变,就像不管张家父子投资国际米兰之前还是之后,人家还是一直都叫国际米兰。但是咱们执行的时候却是背道而驰,比如刚刚改名才一年的武汉队,今年又改成武汉长江队。按照这个节奏,是不是每年都要改一次?这样的中性名有何意义?

其实不仅仅是足球,在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国内社会对于传统文化一直都缺乏敬畏之心。大家看看自己生活的城市,最近这些年,有多少具有年代历史特点的建筑被拆除?就能明白这一点。

那么,什么时候才适合推进中性名改革?

首先,既然是职业联赛就必须完全市场化商业化,投资足球要能够盈利或者能够让资产升值。只要投资有回报,投资人才不会在乎球队叫什么名字。只有具备成熟的市场运转机制的商业联赛,才适合用中性名。

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大环境要能尊重传统,尊重传承,这点比上一条更难。

做不到以上两点,强推中性名只会是已经处在寒冬的中国足球雪上加霜,最终成为一个笑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