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亚马逊欧洲站高利润核心站点广告打
01.
卖家抢占亚马逊欧洲站“战略高地”
亚马逊成熟站点流量充沛、广告出单量大。
然而,成熟站点的格局已经定。一批嗅觉敏锐的卖家正在开辟“第二战场”,加大对新兴站点的布局。
截至年6月,在多个新兴站点上,中国卖家的账户数量同比增长超过40%[1]。
其中,亚马逊欧洲站成为众多卖家争相占领的“战略高地”。
曾经几时,不少卖家将欧洲站视为一个条块分割、流量分散的“碎片”市场,想啃这块蛋糕但又动力不足。
如今,欧洲站的“钱”景持续向好,与越来越多的卖家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
欧洲电商的基本盘很大。
预计年,欧洲电商销售额将达亿美元,超过美国。[2]
年,欧洲电商盘子进一步扩大,网购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5.69亿人[3],这比“美国+日本”的人口总额还大。
这一盘电商大蛋糕,亚马逊将切走一大块。
过去的六个月,欧洲5大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在亚马逊网站购物的用户数就已达到了1.76亿。[4]
在亚马逊的“高位势能”以及欧洲市场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欧洲站卖家接下来几年的“钞”能力将会越来越强。
目前,一些深耕欧洲站的中国卖家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正向反馈”。
有些卖家已经成长为大型跨境电商公司,有些卖家则登上更高的山峰,成功上市,比如,做消费电子的安克创新(Anker)和做家具、家居的致欧科技。
早在上市之前,安克创新就披露,已经开通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欧洲站点。
这些站点的店铺,为安克创新百亿级的营收(.51亿元)贡献了相当比重的收入。
年上半年,整个欧洲市场为安克创新带来了占总营收20.9%的收入,达14.19亿元
相比安克创新,更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站大卖家是致欧科技(后称“致欧”)。
图源/致欧科技的德国站品牌店铺截图
致欧也已经成功上市,现今市值超过90亿。
在这个过程中,亚马逊成为了致欧的重要销售渠道。
年,致欧的营收达到了54.55亿人民币,其中,接近七成(67.61%)收入来自于亚马逊这一渠道。
图/致欧的营收渠道数据源:致欧招股说明书
致欧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亚马逊,而整个欧洲市场又贡献了总营收的56.99%(30.65亿元),这说明亚马逊欧洲站店铺是致欧的巨大支撑之一。
图/致欧业务分布数据源:致欧年报
致欧在欧洲站之所以取得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对欧洲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并据此不断迭代产品和优化广告。
比如,在英国站和法国站,消费者有一个大需求(痛点)——特别注重“节省时间”。
Kantar的一项调查数据指出,36%的英国消费者愿意“花钱来节省时间”,而法国消费者对于方便、实用、节省时间的产品非常感兴趣。
图/法国、英国市场趋势及亚马逊Top3个人兴趣数据源:Kantar、亚马逊研究
基于此,致欧猛抓家具、家居产品的“易组装性”,并在这个方向不断优化和迭代,很大满足了英、法两国消费者“省时”的需求,也满足了法国消费者“方便”“实用”的需求。
亚马逊欧洲站点诞生了致欧、安克创新等大卖家,同时也不断为中小卖家提供“第二增长空间”。
近一两年来,亚马逊在欧洲五站(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基础上横向扩张,上线了瑞典、荷兰、波兰、比利时等站点,由此构建了一个成规模的站点矩阵。
总体而言,欧洲站是一个多语言、多国家的条块分割的市场。每个站点的流量、用户习惯、需求痛点各不一样。
因此,其广告投放策略也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习惯了成熟站庞大流量以及密集广告点击的卖家来说,刚到欧洲站时,会面临不少广告痛点:
欧洲站既有英国站、德国站两大流量大站,也有第二梯队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站,还有第三梯队的瑞典、荷兰、波兰、比利时等新兴的站点。
如果在单一站点使用“精准定向”的广告,许多卖家会发现,子弹射出去了,如同射入到深海里,难以触到标靶——曝光、点击,转化不尽人意。在欧洲站,建议采用“多站点+多种广告+粗、泛并行”的联合投放模式。
总体而言,欧洲站尤其是其二级站点和新兴站点还处于“发力”阶段,具有“蓝海红利”,CPC广告成本比成熟站点更低,不需要用高竞价,也有机会拿到“黄金”广告位,总体广告收益更大。同时,自然排名更容易提升,更容易形成一个“广告流量”与“自然流量”相互支撑和推动的效果。
下文中,将基于欧洲站不同站点的特点,对广告策略和打法进行探讨。
02.
欧洲“核心大站”与“机会站点”的广告打法
欧洲五国站点一般而言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矩阵:一、核心站点:英国站、德国站;二、机会站点:法国站、西班牙站、意大利站。
这些站点流量特点、痛点各有不同,因此相应的广告架构也有所不同,具体建议如下:
A:“核心大站点”英、德站:这两个站的特点是用户基数大,流量大,规模大,但做的卖家比较多,竞争也相对激烈。这两个国家的广告架构可以被视为一种策略;
B:“机会大站点”法、西和意站:这三个站的流量相对较小,但竞争也较小,卖家可以找到有潜力的产品类别,即便新手卖家也能获得“利基空间”。这三个国家的广告架构可以视为一种策略。
图/欧洲五国站点“力量”对比
一、英、德站的广告策略(建议):
1.先拓流后精细:英国站和德国站流量充足,意味着“抢食”的卖家也多。因此,热门品类和类目的竞争激烈,广告竞价也会比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先拓流后精细”的策略:先着重增加曝光量和关键词的范围,进行拓词,同时开启“自动广告”和“手动广告”,确保广告覆盖更广,尤其是要增加“优质曝光位置的曝光量”。
如何快速增加曝光量呢?
可采用SP、SD广告,先以高竞价投放“关键词“和“高流量竞品”,以实现快速提高曝光两个目的。
在竞价技巧方面,SP广告采用提高与降低的动态竞价,同时在首页首位位置进行加价,而SD广告,则针对页面访问次数进行竞价优化。
2.提高CTR与转化率:采用SP、SB+Store、SD多种广告并行的方式打一场“立体战”。
聚集“Store营销页面+品牌焦点”,选择特定分类定向;在竞价技巧方面,SP广告依然采用提高和降低的动态竞价,而SD广告也根据页面访问次数进行竞价优化;另外,SB广告可以自定义竞价,并在非首页位置加价。
3.精准定向、精细控制,提高转化:跟上一阶段一样,采用SP、SB+Store、SD多种广告打一场“立体战”;在广告动作方面,“小曝光匹配类型”设置低竞价,“Store营销页面+品牌焦点”选择细化分类定向与相对弱势竞品定向;竞价方面,SP广告采用固定竞价,SD广告则针对转化量进行竞价优化,SB采用自动竞价;SP广告首页首位可加价;
4.长尾流量的沉淀和收集:无论“头、中部”流量有多好,都不要放弃长尾流量的沉淀和收集。在收集长尾流量时,建议采用SP广告,“大曝光匹配类型”设置中低竞价,总体来说,要高于“小曝光匹配类型”;在竞价技巧方面,SP动态竞价采用“只降低”的策略;SP首页首位可进行加价。
举个例子:人均收入高的德国人更愿意为卖家的“利润商品”买单,但德国人以严谨著称,不愿意轻易将就,在下单前会做详细的研究工作,同时期望买到高品质的产品,因为“质量”贯穿在德国人的生活之中。
研究显示:一、61%的德国亚马逊购物者在购买前会在线上进行产品调研;二、德国消费者愿意购买高品质产品。
图/德国市场趋势及亚马逊Top3个人兴趣数据源:Kantar、亚马逊研究等
他们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求质量,对购买的商品同样也要求质量。这要求卖家做好产品的打磨,确保质量符合用户预期,否则在“高利润”的德国市场很容易遭遇“高退货”。
当然,“质量”是一把双刃剑,有“质量信心”的卖家在德国站广告投放时,巧妙地运用“质量”“高品质”作为杠杆,往往撬动更高的转化。
二、法、意、西站的广告策略:
1.“增加曝光量+扩流拓词”为首要任务:法、意、西站点是“机会站点”,但流量相对较少。如果广告不得法,可能会出现“子弹打到水里”的局面——有预算但钱花不出去,长尾词不出单。
因此,在这些站点打广告,首要任务是提高曝光量,以扩流拓词作为核心目标。同时,要做到高度聚焦,采用“三米宽一百米深”的策略,即如一位大卖家建议的那样“用80%的预算花在20%的位置上”。
在增加曝光量阶段,其具体打法,可参照上文中提到的英、德站前期阶段的具体打法,在此不赘述。
2.主动出击,抢夺流量:法、意、西站竞争相对比较小,广告竞价低,此时,要敢于主动出击,可适当采用比较激进的打法,调动SP、SB、SD广告,火力全开,打一场“海陆空”战,主动抢占竞品黄金广告位置,并引流到自身产品页面。
在广告打法上,可将自己的ASIN通过“商品定位”投放到目标竞品的广告位以及细分类目的促销活动上。
既然是一场“抢夺站”,那么,竞价方面一般采用激进的“高竞价”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高竞价”,不意味着一定会烧掉“高预算”,因为在这些二级站点曝光和点击跟成熟大站有所区别。
此外,在投放广告中,可以参照调研数据,将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作为广告的支点,撬动更多广告流量和转化率,比如,意大利站,注意“能源与食品价格上涨”“人口老龄化”“快速配送”“本地化客服”等元素。
图/意大利市场趋势及亚马逊Top3个人兴趣数据源:Kantar、亚马逊研究等
而在西班牙站,则注意“视宠物为家庭成员”“节省”“二手产品”“退货便捷”等元素。
图/西班牙市场趋势及亚马逊Top3个人兴趣数据源:Kantar、亚马逊研究等
结语:在平台方和卖家的持续努力下,相信未来几年,亚马逊欧洲站将持续向好。(亿观分析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