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大重卡即将国产,是好是坏国内品牌该
全国首台国产化奔驰重卡正式下线,标志着奔驰集团成功实现重卡车型在我国的本土化生产,与之相对的是,斯堪尼亚和沃尔沃也看中了国内卡车市场的发展前景,有望在未来与奔驰在该领域掰一掰手腕。欧洲车企进驻卡车国产化赛道,对于国内的本土品牌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面对可预见的残酷竞争,国内品牌该怎么办?
一、拥挤的赛道
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许多外国车企都在我国设立了本土化的生产线,不过这些生产线对标的都是家用或者是商务车型,近几年才有车企将国产化目标对准了卡车车型。而随着国内一般车型的市场饱和率越来越高,包括外国车企在内的众多品牌都把角逐的重点转移到卡车市场上,这条赛道如今正愈发拥挤。
最早入局我国卡车市场的外企是斯堪尼亚,其推动卡车国产化的路径是“全资收购+自主量产”的运营模式。早在年斯堪尼亚就在南通全资收购了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年11月斯堪尼亚如皋制造基地正式揭牌。不过项目正式启动的时间却是在今年6月,预计年斯堪尼亚旗下卡车在国内的年产量将达5万辆,年产值将超亿元。
相比于斯堪尼亚,奔驰集团旗下的卡车国产化之路显然更为迅速,这得益于其采取的合资生产路线。年奔驰与福田戴姆勒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计投资38亿元,以完成对戴姆勒在国内汽车工厂的改造升级。今年9月第一台奔驰重卡在戴姆勒位于北京怀柔的工厂正式下线,专属中国的奔驰重卡已经成为现实。
二、有危必有机
当然除了斯堪尼亚和奔驰两家外企之外,还有沃尔沃这样的企业也在逐步推动卡车的国产化进程,只是目前沃尔沃还停留在收购的过程中不具备实现量产的条件。外国车企卡车国产化后需要与国内的本土品牌进行竞争,比如东风系列、陕汽系列还有J7、汕德卡等等,不同的产品定位,对应的市场也不尽相同。
对于本土品牌来说,外国卡车实现国产化必然会对市场产生结构性冲击,尤其是在国内卡车市场逐步进入存量化竞争时代,谁提供的性价比更高,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危机之中也蕴藏着不少机遇,正如汽车行业正在经历能源变革的转折点,卡车制造也因正向的竞争机制而不断变革,差异化是卡车市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如果要分析本土品牌的优势,那么长期积累的客户群体,还有成本上的优势就成为同外国车企竞争的主要砝码。虽说外国车企完成本土化生产免去了关税以及运输费用,但整车售价可能不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价。针对的消费群体不同,车企所采用的工艺和销售模式也会呈现出差异化。
三、倒逼机制
其实诸如外国企业入驻本国而给本土企业带来打击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过我国市场对外敞开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鼓励正向的倒逼机制也是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卡车行业概莫能外。外国车企实现国产化后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必然得到强化,这就对本土企业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内卷思维。
狼真的来了!甘愿做绵羊的企业只能在市场选择中被淘汰,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提供高性价比的差异化产品,是摆在本土卡车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伴随着外国车企深度入局国内市场,对我们来说也是加强技术交流和创新的新机遇,在这种倒逼机制下我国卡车制造行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总结
随着欧洲三大重卡车企推动卡车制造国产化,卡车市场这条赛道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可以肯定的是,本土品牌将会因外企入局而受到强烈冲击,国内卡车销售市场的结构将发生颠覆性变革。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停止内卷,加强技术交流与创新能力,推出高性价比的差异化产品,才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保证,在这种正向竞争中我国卡车制造能力也将迈入新台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