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能源危机令中国制造意外获益,中国船被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世界各国纷纷复产复工,但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局势的影响,预期中的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并没有发生,反而在西方国家内部出现了高通胀、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尤其是北溪管线被炸,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承载出口贸易的集装箱船只和运载液化天然气的LNG船只需求暴增,这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多国疯狂抢购中国船,订单接到爆。
据央视财经披露,上海某家造船厂的船坞利用率达到了%,尽管18艘大型船舶夜以继日地赶工,但该厂集装箱船只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今年前8个月,中国造船完工量达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4%,新增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的LNG液化天然气船只备受国际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驶向世界各地的码头。
尽管中美之间存在着贸易摩擦,但却从未扭转过中国海运贸易的增长,相反,在西方国家对俄能源实施制裁的同时,今年上半年,中国各大造船厂新增LNG船只30艘,占据世界总规模的32.6%,中国不仅是制造业领域的“世界工厂”,同时也成为了运输行业的“龙头老大”。
大型和超大型船舶制造是国之重器,相对于日韩等国的分散布局,中国密集的产业集群和劳动力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中国也是联合国所有工业门类中最齐全的国家,强悍的制造业基础奠定了中国造船业的竞争优势,而中国造船的出口暴增,不仅拉动了中国的外贸增长,还对稳定中国经济基本盘、激发内外双循环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出发,中国船舶的出口激增折射了三大信号。
首先,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难以替代。近两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为手段,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打造“小团体”,妄图将中国孤立在国际贸易之外。
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原料、技术还是供应链体系,中国庞大的产业基础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取代的,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不仅是世界经济之锚,更在特殊时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强大支撑。
其次,中国反制西方国家的工具更加丰富。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而欧洲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巨大,但三者远隔万里,管道运输并不现实,无论是美国还是澳大利亚,在能源运输方面都存在巨大短板,中国制造的能源运输船是最大刚需,如果西方持续对华打压,中国尽管不能在能源方面予以反制,但在运输领域却有很多反制手段。
最后,中国出口贸易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运输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出口经济将爆发出更大的活力,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和金砖五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商品将开辟更远、更广阔的销路,与此同时,随着对非洲、中东等地的贸易发展,中国对原料和能源的进口也将十分便利,中国经济将具有更强劲的韧性。
中国造船业的井喷式发展只是一个缩影,在工业制造、铁路、外贸等众多领域,中国的技术和商品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热烈欢迎,在经贸、运输领域的突破,是中国在外交和地缘政治上打破西方封锁的一大利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