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领先世界科技之一人造太阳E
年7月3日实现了稳定的.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5:年进展(电子温度万度,时间:秒)
年获得60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
中国“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现在国际上电子温度达到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持续时间达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
6:年进展(时间:30秒)
年实现30秒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
7:年进展(时间:接近3秒)
历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由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的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年首次成功完成放电实验,获得电流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年,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个HT-7U核聚变装置,也称“人造太阳”已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并于7年3月通过了国家验收
EAST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三:国外核聚变研究成果
1:日本JT-60(电子温度5.22亿摄氏度)
日本JT-60:等离子体温度世界纪录的保持者5.22亿°C。
年12月,日本声称在JT-60上实现了Q值1.25,三重积达到1.5×10^21,但是不可重复,而且其中发生聚合的是条件较苛刻、效能较低的D-D反应(国际可控核聚变研究的主流是D-T反应),这也导致这次数据的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大部分人认定的托卡马克Q值记录依然是欧洲JET的0.67。
JT-60于年被拆卸,在此基础上升级的JT-60SA(超导型托卡马克)还在建设中。
2:韩国KSTAR(年,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时间:20秒)
年12月28日,韩国超导托卡马克高级研究(KSTAR,称为韩国的“人造太阳”)创造当时新的世界纪录,其离子体在超过1亿摄氏度下维持了20秒钟。
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
ITER的组装已进展到73%,计划于年开始运作。
四:核聚变原理
核聚变原理并不复杂: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束缚,带来巨大能量。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