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有个欧洲国家近代脱亚入欧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近代日本是怎么强大起来的呢?近代日本的崛起,源于一次改革,就是明治维新。
▲古代日本地图日本是个岛国,古代曾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到鸦片战争前,日本已实行闭关锁国余年。天皇名义上代表着“神与国家”,但几百年前就沦为傀儡,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曾发布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黑船来袭然而关起门来的日子过到头了。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的工业迅速发展。就像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一样,美国人来到了日本家门口。这就是历史上的“黑船事件”。幕府倒是识时务,在美国武力胁迫下,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同意开放港口。这时,中英《南京条约》已经签订十余年了。
▲美国将领佩里与日本德川幕府交涉在此之前,日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些中下级武士也从事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活动,成为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对立面。他们有经济实力,也属于地方实权派,这些人构成了后来的改革派。而中国戊戌变法时期仅仅有康有为一些没任何实权的士大夫,整个统治阶级除了有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派,认识到而且支持政治改革的寥寥无几。日本国门被迫打开,国内矛盾激化,幕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压迫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日本中下级武士最终幕府被推翻,阻碍日本进步的最大障碍被扫除,这件事历史上称为倒幕运动。这又是和戊戌变法不同的地方,戊戌变法是本无实权的康有为依靠傀儡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为核心的顽固派掌握实权的前提下,失败的结局是注定的。
▲大政奉还——天皇亲政幕府被推翻,但西方侵略势力在继续渗透,只有富国强兵才能避免大清帝国这样的命运。中国原来是日本的老师,此时已经成为反面教材了。在日本人的眼里,谁强大谁就是老师。亲政了的明治天皇,在改革派的支持下进行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
▲日本明治天皇为了能有效推动改革进行,首先强化中央的权力。地方封建割据势力的地盘叫藩,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诸侯。为消除封建根基,撤掉藩改为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在中国的清朝也是中央集权,权力集中在慈禧太后顽固守旧的势力手里,不可能促进社会进步。而明治维新加强中央的权力就等于加强改革派的权力,有利于各项措施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倒幕运动与废藩置县比日本人向西方学习还早几年的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在甲午海战20多年前德国人曾经评价说,日本人到欧洲来,讨论各种学术,谋回国做根本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只问船炮造得如何。所以,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胜,中国败。从改革内容上看,洋务派也建造工厂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当时在湖北境内禁止民间创建同类企业。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工厂遗址而日本则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发展。政府还创办“模范工厂”,在社会上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发展。为加速工业化进程,还把官营的企业转让给资本家。这样日本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补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又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机,迅速转变为和欧美列强一样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日本近代商馆卖场情景当时的日本改革派认为,西洋文明必将征服世界,就像无法抵御麻疹传染病一样。既然西方先进,就老老实实地向西方学习,把自己彻底改变成像欧洲国家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文明开化”和“脱亚入欧”。因为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从长远来看,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为日本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皇帝和贵族主持的改革必然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改革者看到西方有价值的是在制度、经济、教育方面有利于富国强兵的成分。他们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肯定不感兴趣。对统治者有利的是武士道精神和对天皇的绝对效忠。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近代化中的残毒因为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和海外市场,所以就鼓吹用武力征服邻国。这样摆脱了外来侵略的日本,走上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也就不奇怪了。近代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也是必然的了,不要天真地认为所谓的擦枪走火。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而随后的百日维新又被镇压,失去了通过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而此时的日本,得到巨额的赔款和台湾战略要地,资本主义发展更为迅速。
▲《马关条约》内容当弱为羔羊时,与虎狼为邻的结局必然会再遭厄运。难怪有人说,九一八事变是37年前甲午炮声的回响。
想当年,所谓的“脱亚入欧”,也就是脱离封闭落后挨打的局面,跻身于富强国家行列的意思,因为近代欧洲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就地缘而言,亚洲国家永远搬不到欧洲去。就人种而言,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也变不成金发碧眼的欧洲人。但是,抓住历史机遇发展自己,则事在人为且大有可为。
▲刘坤出席并主持东盟与中日韩会议▲东盟与中日韩财长与央行行长视频会议当今世界,中日韩加东盟是一个体量庞大、很有发展前景的区域经济体,再也不必嚷嚷着去脱亚入欧了。(本文作者胡钦海转发此文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年5月19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