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地区干旱已有一两年,未来情况更不乐观
前段时间中国不少城市都遭受了洪灾的困扰,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远在亚欧大陆的另一边,欧洲一些地区居民的财产也出现了大幅度亏损的情况,不过造成财产亏损的原因并非洪灾,而是持续的干旱天气。结合这几年欧洲部分地区的降雨情况来看,它们已经遭遇干旱长达一两年的时间。
根据报道,近期《科学报告》上出现了一篇关于欧洲气候变化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科学家利用欧洲地区过去几年的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发现欧洲过去几年极端干旱的情况是史上最严重的。不仅如此,科学家还预测到如果温室效应的趋势不得到遏制的话,那么到了年欧洲遭遇极端干旱的情况会明显增多。
什么原因造成了干旱情况频发?
干旱的出现往往被认为与自然因素相关,例如气候和天气,但实际上也和人类活动、应对干旱的能力有关。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大致有5个方面,第一是气象原因,主要表现为降雨过少;第二是地形地貌原因,比如内陆和沿海地区相比能获得的水汽明显减少,因此降雨量相对较少;第三是水源条件,即人为建造水利工程导致自然水源发生了改变。
第四是快速增长的人口,导致很多地方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减少了自然水源的储备量。第五是没有高效地利用水资源,甚至浪费水资源。造成欧洲地区过去多年干旱的原因除了以上五种可能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种已经被证实的原因,即温室效应的持续影响。这种因素是最难应对的,因为它是全球性的,不局限于欧洲范围。
关于干旱问题,欧洲科学家做了哪些研究?
来自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的科学团队对过去两百多年里地球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数据收集,然后又对过去三年里欧洲地区的干旱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年欧洲的夏天是最干燥的,东欧和中欧地区的干旱情况是最严重的,其中中欧甚至有超过一半的地区都出现过干旱,而且时间长达两年之久。
那么未来欧洲的气候又会怎样呢?该科学团队同样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建立起了可以模拟未来气候变化的模型,然后对未来十年里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温室气体的增加会造成什么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欧洲在-年期间发生干旱的可能性是现在的7倍,更可怕的是中欧地区将会有超过万公顷农田受到干旱影响。
人类在未来有机会预防模拟结果的出现吗?
同时,该模型显示,如果人类能够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到中等级别,那么到年欧洲地区发生干旱的频率会降低一半。如果人类能够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低等级别,那么欧洲未来发生干旱的几率会至少降低90%左右。由此看来,这项研究不仅给现在的人类敲响了警钟,同时还赋予了预防恶化情况发生的希望。
关键就在于如何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来遏制温室效应的发展。只要人类发展农业和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就避免不了,因此我们应该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减少农业和工业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社会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拖住人类应对温室效应的步伐迟迟不肯放开的是经济发展。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亦或是发展落后国家,都需要靠农业和工业来发展经济,这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如何让所有国家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协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个课题将是人类未来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