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带了个好头,顶住了美国压力我们凭啥和
文/飞云
在被美国狠狠地“坑”了一把过后,欧盟突然清醒了过来。
据环球网消息,欧洲议会在法国召开全会,重点针对中欧关系进行商讨与辩论。报道中,欧盟外长博雷利在会议上坚决表示:欧盟不打算像美国一样,向中国采取严厉政策。
而在开幕辞中,博雷利说得更是清楚明白:欧盟应该与美国出台的“对华芯片禁令”保持距离。
(欧盟外长博雷利)
博雷利反对与华“脱钩”,他认为,中欧之间不应把“政治问题”牵扯到经济合作当中,毕竟中国的体量与经济实力就摆在面前,中国理应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影响力,连美国都没说要与中国“脱钩”,欧洲凭啥要这么做?何况欧洲在经济上也离不开中国,博雷利说:“我不认为欧洲可以在抛弃中国的同时创造未来。”
当然,有关博雷利的说法,欧盟内部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博雷利很快就举出例子一一反驳。比如按照博雷利给出的数据,欧洲每10个太阳能板中就有8个是在中国生产的。由此可见,在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一些科技领域的对外贸易当中,中欧之间联系紧密,欧洲对中国市场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中国太阳能供应链是美欧总和的10倍)
甚至可以说,贸然与华脱钩,对欧洲自身造成的经济影响不比俄欧能源脱钩要小。正如俄欧“分手”一样,与华“脱钩”也是美国想看到的。但这只对美国有利,对于中欧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美国忽悠欧洲忽悠了那么多年,肯定还有不少“盲从者”。但真正让博雷利等欧洲政客们决定顶住美国压力,积极“向东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欧洲当前的经济现状决定的,而在此期间,美国对欧洲经济“背后捅刀”行为,则成为了“打醒”欧洲的当头一棒。
众所周知,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欧洲经济正陷入一片寒冬,能源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这时候,美国突然站出来向欧洲兜售“高价能源”,惹得欧洲各国一片怨声载道,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美国用4倍价格出售天然气,这不是友谊的体现。”
(法国总统马克龙)
不仅如此,美国总统拜登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也给了欧洲汽车等领域沉重一击,由于美国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高昂补贴,因此欧洲企业投资者的目光纷纷转向美国,一些欧洲关键性企业也开始扩大在美投资力度,有的甚至打算将工厂转移美国,急得欧洲团团转。
明知美国是在破坏市场规则,搞不正当竞争,欧洲却还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马克龙又开始设宴请国内各大企业领袖吃饭,目的就是劝说他们不要被美国的高额补贴吸引,继续留在法国,为法国的经济出一份力。
一边是“坑人”的盟友,一边是“只谈经济不谈政治”的合作对象,欧洲只要还打算将自主权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清楚什么才是经济上的正确选项。
(朔尔茨不顾六名部长高官反对,坚持批准中资入股汉堡港)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果断批准了中国企业收购德国汉堡港“福地”集装箱码头的24.9%的股份,此举也造成了美国以及欧洲内部一些亲美派人士的不满。
但实际上,中德这一合作不仅对中国有利,对德国经济也同样至关重要,朔尔茨力排众议,与中国达成这一决定后,汉堡港作为中国物品运往欧洲的一大枢纽和集散地,经济地位或将变得更加重要。
中欧合作是做“加法”,双方实现共赢,而盲从美国则是“减法”,相当于减了欧洲的食粮,肥了美国的口袋,所以博雷利、朔尔茨等人的做法才是真正为欧洲着想。
(10多天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
无论如何,在贸易领域,欧洲带了个好头,这也意味着美国麾下“反华阵营”的分裂。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美国“霸权”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了,终究是朝着衰落的方向走下坡路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