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从1582到2022欧洲日本

(全文约字)

年,皈依基督教的日本大名大友宗麟决定派遣使者前往梵蒂冈,两年后,他的使者伊东曼西奥(伊东マンショ)携一众日本贵族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这群日本使者花了两年时间遍访欧洲大陆几乎每一个大国,并于年返回日本。这群日本使者被叫做“天正使节(天正の使节)”,被视为日本驻欧洲第一批“大使”。

年德国奥格斯堡印刷的天正遣欧使肖像,标题是“来自日本岛的新闻”

“天正使节”回航后,日本和欧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十年后,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使欧洲开始走向以主权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近代社会。而在三十年战争爆发前两年,德川幕府颁布了“锁国”政策,彻底关上了和西方世界接触的大门。

两个世纪后,这扇大门被欧洲国家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擅自闯入的欧洲人曾使日本大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但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屈辱后,日本决定以欧洲国家为老师,开始了明治维新的改革。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变化惊人,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跻身西方诸强之列。日本(以及美国)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世界以往只围绕欧洲旋转的局面。

年,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日本开始了全面西化的明治维新

成为世界“一强”后,欧洲人看待日本的态度逐渐复杂起来。一方面,异军突起的日本挤压到了欧洲列强在亚洲的利益;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在亚洲的相互争夺使得日本一定程度上成了各国拉拢的对象。英国和日本两个岛国曾在年结成了“英日同盟”。后来在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打败了老牌欧洲大国沙俄,震惊整个西方世界。

但从根本上说,日本作为列强中的“后起之秀”,其对殖民地的觊觎无可避免会引发和欧洲老牌殖民国家间的冲突。一战爆发后,日本为了得到德国占领的中国山东地区,决定对德宣战。但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又对战后的“分赃不均”十分不满,这也是日本法西斯掌权的重要原因。而此时的欧洲,尤其是英法两大国还沉浸于维护自己构筑的战后秩序的美梦中,对日本在亚洲的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

一战后日本成为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但年国际联盟在报告中指责日本入侵中国满洲后,日本退出了国际联盟

二战中,部分欧洲国家,如德意和日本结成了同盟,但更多欧洲国家成了日本的敌人。二战最终以轴心国的战败为结局。战后,欧洲和日本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章。

年,解决日本国际地位的《旧金山和约》签订,法国、英国等几乎所有西欧国家都在和约上签了字。此后日本和这些西欧国家恢复邦交,欧日关系正常化。年,日本驻比利时代表被任命为日本驻欧共体大使,欧盟(欧共体)和日本建交。

年,48个战胜国和日本签署解决日本国际地位的《旧金山和约》

但对于此时的日本,欧洲多多少少有些“看不上”,原因并不是日本的战败地位,而是因为日本仍处于美国控制下,是一个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有些事欧洲根本不必和日本商量,而是直接和美国说就可以。因此整个50-60年代,欧日政治关系几乎毫无进展。

和多少有些乏味的政治关系相比,欧日经济联系在战后发展相对较快,但也没有很大突破。日欧贸易规模虽然稳定增长但一直不大——直到年,西欧只占日本进口的7.4%和出口的16.6%。总之,60年代末前的日欧关系,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确实都很平静——只是没什么亮点。欧洲和日本此时作为美国的两个“小兄弟”(日本是更没话语权的那个),在西方国际体系中进行着最“普通”的交往。

年,世界见证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日本GDP超越了西德,成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这让欧洲国家不得不对日本另眼相看。同时,战后二十年欧日都得到了巨大发展,欧洲一体化加速,日本也更加独立自信。与之相对的是欧日的“盟主”美国的相对衰落。欧日想要从美国追求更多自主权的共同愿望让双方开始重新重视彼此。

来源:世界银行

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带来的两次冲击——一次是外交的,一次是经济的——让欧洲和日本都深受打击和伤害,双方更加认识到了加强欧日关系的必要性。年,法国提议召开西方发达国家首脑会议(G7前身),日本赫然出现在法国的邀请名单之中,这体现了西欧对日本的承认。

当然,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提高,欧日围绕贸易的矛盾逐渐增多。欧洲非常不满自己对日本的大额贸易赤字,欧日贸易摩擦因此加剧。但是欧日矛盾根本上仍属“西方内部”的矛盾,总的来看,欧日关系在70年代发展迅速。年,欧共体首次向日本派驻了代表团。

年G6峰会(无加拿大)召开,欧洲四国与日本首相聚头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日本首次在应对全球性政治问题上与欧美协调行动,使欧美意识到日本的参与可以更有力地显示西方阵营的团结一致,日本在与西欧交往中“平等伙伴”的地位得以确立。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日本首次在应对全球性政治问题上与欧美协调行动,使欧美意识到日本的参与可以更有力地显示西方阵营的团结一致,日本在与西欧交往中“平等伙伴”的地位得以确立。但这种“平等伙伴”也并非真正平等。因为美国因素的存在,欧洲始终不愿也不能和日本走得太近:一方面欧洲要和日本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被拉入日美同盟的旋涡;一方面欧洲又多少仍对日本持轻视态度,将其看作依赖美国的“半独立”国家。

讽刺的是,欧洲虽然此时对日本仍多少有些态度“傲慢”,但在经济上却对日本格外忌惮。因为欧洲统一大市场即将建成,许多欧洲人开始害怕日本的商品和投资将对统一大市场造成冲击。于是在80年代末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合作深入的背景下,欧日为了处理经济矛盾而展开了经济谈判。这些个谈判很快就会将欧日关系引入一个新时代。

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后,欧日关系出现了质的飞跃。冷战的结束让欧洲和日本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小,而经济全球化的提速让欧日更加重视彼此,“历史终结论”让双方都有一番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脚的愿望。在此背景下,年第一届欧日首脑会议举行,会后发布了《欧共体及成员国-日本联合宣言(海牙宣言)》。

《海牙宣言》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首先是欧日彼此承认了对方的重要性和双方的密切联系;其次是确认了双方是共享“民主、自由、法治、人权”价值观的伙伴;再次是规定双方要在经济方面密切合作,消除贸易摩擦的隐患;最后是建立了欧日政治对话机制,包括每年一次的欧日首脑会议,这将欧日政治合作提升到和经济合作等同的高度。

《海牙宣言》文件

《海牙宣言》至今仍是指导欧日关系发展的指南性政策文件,双方在此后确定了真正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宣言》签署后的十年,欧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合作全面开花。欧洲和日本相互借重参与彼此的地区事务,比如日本将大量金钱投资于东欧转型国家的建设中,欧洲则能在东南亚、朝鲜半岛等亚洲地区展现身影。此后,欧日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

进入新千年后,欧日关系又得到了长足发展。年双方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年开始,欧盟和日本开启了“战略性双轨谈判”:一轨是政治方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一轨是经济方面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年两个协定签署,年正式生效。两个《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后,欧日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双方将彼此视为自己的“战略伙伴”。

年,欧盟和日本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图为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

根据《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欧盟和日本将逐步取消进口自对方的超90%以上的商品的关税。日本已是欧盟在亚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日本在全球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有超60万个岗位与对日出口有关,在欧日企雇佣了约50万人。欧盟将外交安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数字化、互联互通、产业政策、交通、空间、海事、城市政策视为欧日合作的重点领域。欧日之间的科技、人文交流也非常频繁紧密。

如今的日本已被欧盟视为“最亲密、最志同道合(closest,like-minded)”的伙伴之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