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亚洲战场上修建的炮楼,防守坚固,欧

炮楼是东方战场的产物,由于建造的时候缺乏混凝土,通常以泥土和砖木构建。

在日军侵华期间,大概每十公里就会有三四座炮楼,炮楼一般都修建于地势较高的地方,拥有极佳的视野而且易守难攻,每个炮楼都至少配备一个班的日军。配备轻重机枪以及掷弹筒,有效攻击范围大约米。

想要攻克这些炮楼,少不了火炮等重武器的协助。对于枪械都无法配齐的中国军队来说,火炮等重武器更是可遇不可求。每每面对日军的炮楼都是少不了一番苦战恶战,虽然炮楼受有诸多限制,比如无法移动,但是招架不住数量多啊。日军利用其固定性对所在地进行分割占领,组成控制网。

但是这样的炮楼为何在欧洲战场很少出现?

在那个火炮多如狗、飞机坦克遍地走的欧洲战场,修炮楼的意义何在?

只是给“拆迁队”稍微多增添了一丝麻烦而已,炮楼一旦被搬到那种地方,只怕还没建好就被轰成了焦土。

来给大家普及一下二战中德军火炮到底有多普遍,75毫米步兵炮,一共生产了门,这还只是德军最基础的一款火炮而已。后来步兵师的反坦克营还配备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步兵师的炮兵团则配备毫米榴弹炮36门,毫米火炮4门,毫米榴弹炮8门。每个步兵团拥有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

战争初期,火炮只配给于团一级,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不断发展,火炮直接配给了步兵营。所谓的炮楼但凡遇上这些火炮,分分钟会被秒成渣。

而且就算有军队修建塔楼也不会修建在郊区,大部分还是修建在城区之内,像希特勒专门建立的炮楼“柏林塔”那才是真的坚固,不仅防御高,攻击力也猛。苏军的“斯大林之锤”打上去一点事都没有,炮楼所在区域成了禁飞区。

到最后被拆除时耗费了不知道多少炸药才成功拆除一座,但是修建这样一座炮楼不知道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大批量的建造也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要说坚固的话,二战的埃本埃玛尔要塞何其坚固,比起亚洲战场上的炮楼那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可是在德军空降兵的空性炸弹和各种武器的强攻下,不也照样失守了吗?

再说说马奇诺防线,号称地表最强防线,可是德军压根就没打算硬碰硬,直接绕过他。龟壳再硬可不能到处移动,也是白费。有了这二者作为前车之鉴,欧洲各国谁会在郊外到处修建炮楼呢?

倒是亚洲战场上,炮楼随处可见,要是亚洲军队有了足够的火炮和坦克,这些炮楼怕是真的要变成挨炮的楼了。不说拿火炮轰他,就它这砖木结构,坦克随随便便一撞就垮。这种炮楼放在欧洲战场上,分分钟被秒成渣。

日军也就是欺负亚洲各国落后的工业,才敢大肆修建炮楼,在里面“混吃等死”,真要是将它搬到欧洲战场,那估计在火炮的轰击下得重新学习做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5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