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各国的经济刺

白癜风是什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yw/141021/4498783.html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谷。世界各国陆续抛出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些方案带来直接而且严重的后果,就是全球主权债务的不断攀升。从年希腊爆出主权债务危机后,相继引发多米诺效应,蔓延到整个欧元区,最终,形成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

我们将利用几期文章来给大家交流,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不管是欧盟大多数成员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世界经济发展,就目前来看,都处于低谷期。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虽然基本己经结束,但其余温尚存,带来的后果日渐显露: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期间,各国政府和央行为了挽救各国金融业,稳定经济发展,避免全球金融及经济制度的崩溃,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以及金融稳定措施。

这些措施虽然阻止了全世界金融及经济制度的垮台,但是,在这场应急式的危机治理过后,现在各国面临的更多是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期间所采取的措施而带来的附带问题。那就是,公共财政赤字短时间内爆炸性地增长,公共债务急剧升高。

债务的上升,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经济危机中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有史以来最大经济刺激计划,早在经济繁荣期,各国财政部长大手大脚的花钱行为,已经为此埋下了伏笔。

年到年期间,全球债务翻了一倍,从20.4万亿美元增加到了48万亿美元。年达到了51.5万亿元。欧元区国家的总体债务在年也达到了12.5万亿美元,其占世界债务总额的百分比竟然高于其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上的百分比,各国财政状况都非常糟糕,可谓负债累累。

年和年几乎所有的欧盟成员国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包括德国。个别国家的财政甚至有随时崩盘的可能。在年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风险报告中,国家破产的危险排在了首位。这一方面是税收和支出系统对于急剧的增长下降所做出的周期反应而产生的后果: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机时,各国为了拯救金融业,采取大规模的财政政策的稳定措施以及相应应对机制所带来的后果。

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欧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年的0.8%上升到了年的4.4%,欧元区的财政赤字从0.6%上升到了年的4.2%:年欧盟27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比年上升了约24个百百分点,达到了82.5%,而欧元区17国的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87.3%。

年债务危机刚开始之年,除了丹麦、瑞典、卢森堡等几个国家,几乎所有的欧盟成员国财政赤字都超过了《马约》所要求的3%的标准。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五个国家的赤字率都高达两位数。

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年,欧盟国家中12个国家的公共债务超过了《马约》规定的60%的上限,希腊的公共债务高达.3%,作为欧盟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其公共债务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不仅仅是希腊,作为欧洲曾经的经济发展奇迹之国,西班牙在经历了由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作为经济支柱发展所带来的黄金时代之后,随着年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信贷泡沫的破裂,也渐渐失去了笼罩在其周围的经济发展魔力。

过高负债使得消费者降低了消费,偏偏这个时候,旅游业也陷入了低谷。1/5的西班牙人成了失业人口,特别是在年轻人中,1/3的年轻人没有工作。工业基础的缺乏和竞争力的缺失,让这个国家陷入困境。因此,年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可以说是欧洲这些国家陷入债务泥潭的直接原因。

当然,让欧洲陷入债务危机的原因不仅仅只有一个,其爆发不仅取决于一些外界的因素。下面,就将从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和深层次的原因来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缘由。主权债务危机的概念现在己成了欧元危机的同义词。因此,大家都觉得,目前金融市场所面临的困难仅仅是欧元区不稳定的财政政策的结果。

但是,只要同其他工业国家的财政数据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印象是不对的。年,欧债危机刚爆发之时,欧元区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6%,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和英国(净新增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概在10%左右)。就算危机最严重的年和年,欧元区的赤字率也是低于这些国家的。

在这其中,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恰恰是金融危机快速推高了公共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那些财政基础薄弱的国家的财政数据,比如“欧猪五国”的财政数据,在金融危机之前,也就是年和年,西班牙和爱尔兰还有财政盈余,债务水平也只有36%和25%。

根据欧盟统计局早前的数据,希腊在年到年间,债务水平从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到了96%。葡萄牙年的债务额为国内生产总值的64%,还在德国之下。美国和英国在金融危机之前的最后五年中,其公共债务也没有过高增长。金融危机发展到最后变成了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波及了欧元的稳定,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场危机首先就是由于希腊公开其糟糕的财政状况引发的。这种所谓的财政,如果没有那些新型融资工具的出现,是不容易实现的。这些创新型金融工具也直接导致了年金融危机。比利时经济学家deGrauwe曾指出,不是各国政府自身有这么多的负债,应该是企业和个人借了这么多债,当金融危机到来时,政府不得不出面收拾局面。

他还补充:“谢天谢地,政府把这些债务接手过来了。”因此,关于欧债危机原因的问题是摆脱不了金融危机及其危机发展过程的。在年到年间,美国和欧洲给企业和个人无节制地发放贷款,贷款量可以说是爆炸性增长,其中美国发放的贷款从亿增加到近亿美元,欧元区发放的贷款从亿欧元增加到亿欧元。

为此,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贷款资产的证券化操作。虽然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实现风险结构的平衡,以达到降低整体风险的目的,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很难把握的。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大量资产证券化导致了许多贷款发放并没有考虑债务人的支付能力。

最关键的是,提供贷款的人不再承担风险,而那些处于这种资产证券化阶梯式过程末端的人或机构,也没有认识到这种风险,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机会去浮测还款的可能性大小。网这也为后来银行大量不良贷款埋下了伏笔。资产限务商、银行、目的公司、信用评级机构以及各国和国际有价证券买家都参与其中。

再者,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是经常项目有高额盈余的国家,比如中国、日本、德国、荷兰以及那些石油出口国等;另一方面是经常项目赤字国家,比如美国、英国以及东南欧国家。这种经常项目赤字只有通过相应的资本流入才能抵消。这种宽松的信贷条件的结果却是企业从事的可盈利的投资很少。

这些贷款绝大部分没有用于投资,并用其产生的盈利来偿还利息和贷款,而是用于了私人消费和购买房地产。许多私人的消费活动超过了自己能力范围,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导致了房地产泡沫。这一方面加剧了那些经常项目赤字国家的储蓄率急剧下降:在美国,储蓄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7.5%下降到了年的1.5%:在希腊,整个国民经济的储蓄额甚至是负值。

另一方面加大了建筑业投资的上升:在爱尔兰和西班牙,建筑行业方面的投资是最高的,分别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22%和18%。而同期,在德国,建筑业方面的投资只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这就导致在经常项目盈余的国家产生了大量的国外资产,而与这对应的就是,经常项目赤字国家的高额外债。所以,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不平衡,而没能解决这种不平衡。

同时,金融危机充分显示出许多用于购买房地产和用于私人消费的贷款都没能收回来,这就使那些由于对这些贷款进行资产化操作产生的有价证券变得一文不值。后果就是,有价证券和债权亏损,银行的破产,极度的信任丧失,银行拯救措施的出台,实体经济的崩溃和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这些都加大了公共财政的负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0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