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021年的足坛不完美却依旧值

年末,我在回顾的文章中说这一年“糟透了”,并且许下美好的祝愿:“祝大家明年可以踏足球场:肆意驰骋、高声呐喊。”

遗憾的是,后四个字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没能成真,前四个字对我个人而言最终也遗憾失败。

其实,我不想总是写得很丧,写一些很怨天尤人的文字,显得自己总像是人群中悲观的少数派。但是,当我回望这一年里足坛发生的种种,回看这一年里自己写下的文字,却总有一种失落感在其中:我的主队们颗粒无收,我热爱的联赛支离破碎,我们的国家队再次站在了失败边缘……

所以,我努力在这看起来不尽如人意的一年里,翻找一些值得回忆的故事——令人高兴的是,这样的故事确实还有不少。

比如,我的国内联赛主队在踌躇满志中起步,却最后再次迎来一个一无所获的赛季。然而,我在这个赛季的第一阶段里,除了远在数百公里外江阴的几场外,我能够去现场看了每一场允许观众入场的比赛。

又比如,国足的世预赛不得不长期远赴海外,而且如今看起来已经有了难以逃避的失败结局,但我抓住了难得的机会,在苏州见证了疫情之后中国足球第一场满座的比赛。

这足以成为一件令我无比感激的事情。

4月23日那天,我下班后赶着火车去了昆山,一年多以来第一次去现场看球。那天晚上温度还算宜人,还有两位许久不见的大学同学在球场偶遇——其实也算不上遇见,他们的位置距我数个看台之外。

“雀跃”是一个我很少用来形容自己的词语,但那天晚上从高铁站到球场的出租车上下来时,我应该能算是一路雀跃着走上了看台。

5月30日,我在一个多月里第四次去到了苏州,这一回是国足的四十强赛。我记得当时做出去现场看国足的决定前,我还有这么一些犹豫:关岛实在是一个太弱的对手了,值得一看吗?

不过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或许从内容上,这不能算是一场很值得看的比赛,但至少是一场还不错的,也是唯一一场在国内能看到的满座比赛。

好像这一年里,我们一直在告别和失去。

我们告别了金元时代的中国足球,告别了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卫冕冠军,也告别了建业、泰达这些有了一些岁月的名字。

我们很可能失去了那些愿意披上红色冲击世界杯的归化们,快要失去了一年后前往卡塔尔的机会,甚至几乎已经失去了一个正常的职业联赛。

我们还永远地告别了迟尚斌指导、张恩华指导和李元魁指导——我很尊重前两位名宿,不过我在这里着重聊一聊李元魁指导。

可能对于年轻一代球迷来说,迟尚斌和张恩华指导两位还稍有些遥远,而李元魁指导则是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代人的看球回忆:从留洋匈牙利,到国家白队,再到天津足球的前辈耆宿,最后扎根在了解说席前,他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足球。

虽说,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在感伤一些离别,但李元魁指导好像还是有这么一些不同:他的声音陪伴我们走过了太多人声鼎沸或是孤身寂静的深夜,而这种陪伴也诠释了足球的另一种意义。

又或者,这样的告别也算不上告别,在这十多年里许多足坛经典镜头的画面外,我们的心中一定会依旧搭配着李元魁指导的声音。

而每一次告别之后,也会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现在依旧拥有的一切。

哪怕现在不够完美,但经历的这些都让我们拥有了一些共同的回忆。

年是一个足球大年。

延期后的欧洲杯与美洲杯在夏天接踵而来,而我也算是度过了一个可能很久都不会忘记的夏天。

6月初,我因为踢球受伤而被迫卧床6周,却因祸得福地刚好覆盖了完整的欧洲杯赛程。于是在这6周里,我人生第一次这么完整地看了一届大赛:除了同时开打的小组赛最后一轮外,我一场不落。

尽管支持了不少年头的英格兰再一次倒在了奖杯一步之遥的地方,但我依旧是挺高兴的。在这届杯赛上,我难得地恢复了日更的节奏,30篇所谓的“观赛日记”分享了一些看球时刻的感悟,也收获了很多愿意听我碎碎念的朋友。

当然,还有一个成就,是把拖了一年多的搬运内容「英超60星」成功收尾。据我不完全的观察,在我搬运翻译第一篇的时候留言的那些名字,其中有一些已经取关了我,还有一位已经被炸号了。

感谢所有读到这里的朋友!

而年同时也是足球再次出了这么一点点圈的一年——今年的某一天,我惊讶地发现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3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