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差距中国男篮难学欧洲打法,口号喊了多
欧洲一直是中国男篮追赶的对象,中国男篮经常和欧洲强队交手。由于中国球员和欧洲球员身体天赋差距略小,加上欧洲强调团队的打法利受推崇。无论是篮协领导还是男篮各级成员都提出过学习欧洲篮球。
最近,解说世界杯的前男篮名宿孙悦也提出要学习欧洲篮球。可很多球迷清楚,这句口号喊了不止一天两天。好几年过去目前看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中国男篮连欧洲篮球的皮毛都没学到,亚洲和欧洲篮球之间的差距反而越拉越大,似乎已经深不见底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篮球无法学习欧洲篮球,真的是人种间的差距吗?
培养理念不同,欧洲注重球员的全面性
首先,欧洲篮球在培养球员时更强调全面性。中国篮球培养球员时更强调身体天赋。如果把所有位置摆出来,中国篮球的球员身体普遍好于亚洲其他球队,对比日韩优势特别明显。我们的控球后卫是身高1米96的赵睿,他的身材已经不亚于很多欧洲前锋。
内线一直是中国篮球的优势,我们有身高2米16的周琦,还有身高2米13王哲林、胡金秋,往内线一站简直是一堵墙。
篮球并不是一个仅仅凭借身高的游戏。欧洲很多球员突出一个全能,我们可以理解为后卫会中锋的操作,中锋会后卫的操作。约老师不止一次像控球后卫一样运球过半场,东契奇像一个七尺长人在内线翻江倒海、背身单打。
欧洲教练认为,球员年龄较小时不能断定他们的位置,有可能出现身高2米10的后卫,也有可能出现身高2米的矮壮中锋。他们并不急于确定球员的位置,而是让他们全面发展。
中国男篮则相反,当一个球员长到2米10时,教练不可能让他去干控球后卫的活。这种做法不能说错,毕竟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做法有一个缺点:一旦很早确立孩子们的位置,那么对技术的打磨程度就不足。
假如球员确立中锋的位置,那他就会专门学习中锋的进攻手段,比如内线技术、脚步。相应地,他的控运、投篮、传球就不足。放眼中国篮球历史,我们几乎没有诞生过擅长特别策应的内线。这类内线可是香饽饽在NBA,萨博尼斯、约老师打地风生水起。世界杯舞台,会传球策应的中锋能给球队带来巨大的加成。
中国传奇巨星姚明以及刚刚退役的易建联也都不是以传球见长的中锋,他们在NBA的助攻次数只有1次左右。
我们不是让中锋去当控球后卫,也不是让控球后卫去内线。多掌握一到两项进攻技术能给球员带来更多的全面性,进攻也会变得更难限制。
今年世界杯,我们的后卫到了半场之内进攻只会挡拆以及投篮,其他持球进攻以及内线手段几乎绝迹。对手自然好限制。
投篮威胁太低,空间不足
其次,男篮目前没有足够强的投射威胁。想想看:为什么欧洲能打出如此行云流水的配合,本届杯赛论配合日本也比中国好。原因很简单——他们有投篮威胁。
有投篮威胁,对手就必须贴身防守,场上空间就大。空间越大,球队施展战术的余地就越广。突破分球、手递手、掩护、挡拆顺下都可以创造机会。只要球员有一定的传球意识,行云流水的配合自然出现。男篮目前的阵地进攻简直是一团糟,尤其是没有投射威胁。那么对手就有简单的应对措施:收缩内线即可。
没有空间,李凯尔这样的传球大师都没法突破分球。男篮每次进攻都陷入到阵地单打,毫无效率可言。
最后,人种差距固然是一方面,欧洲球员的对抗的确好于我们,但是中国男篮也有固有的优势。比如内线拔高,上世纪90年代小快灵的打法一度是有力的竞争武器。也许亚洲和欧洲人种有差距,但这不是我们不努力的借口,曾经我们也战胜过欧洲强队。
男篮下一阶段可以参照欧洲的训练风格打团队配合,同时苦练投射。我们的投射能力已经是世界中下游。顺便,中国和塞尔维亚关系不错,如果条件允许多去塞尔维亚打打比赛,或许能给男篮带来不小的帮助。
各位球迷朋友,你们认为中国男篮要不要学习欧洲篮球?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