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题精选芬兰

引言:芬兰位于北纬60°-70°之间,约有1/3国土面积位于北极圈内,是世界上最北面的国家芬兰有着“森林王国”的美誉,森林覆盖率高达75%,人均森林面积达4.5公顷,这些都为造纸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题目:芬兰位于欧洲北部,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内。素有“千湖之国”的美称,地理环境南北各具特色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芬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6%,乳畜产品世界闻名。(1)简述芬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所体现的主要地域分异规律及判断依据。(2)分析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地理原因。(3)根据B地区地理环境特征,推测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适合发展的产业部门。(4)A地区是芬兰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区,概述其主要的有利条件。考点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分布原因、产业分布的自然原因、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解析(1)据图可知,随着纬度的升高,芬兰的农业生产类型从种植业向林业及狩猎业过渡,这种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分布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影响,因此,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地理原因,实际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成因,主要考虑纬度、大气环流、地形地势等方面。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其影响之下,形成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3)读图可知,B地区气温在0~-5℃之间,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蒸发量较小;地形为丘陵;森林广布。因此第一产业为林业。针对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第二产业应为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第三产业应利用当地森林广布,湖光山色、北极圈以北有极光现象以及独特的北欧风情等发展旅游业。(4)影响人口、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自然资源、交通、对外开放程度,开发历史等。答案(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随着纬度的升高,热量降低,农业生产方式由种植业向林业及狩猎业过渡。(2)该地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3)第一产业: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第三产业;利用独特的极地风光(森林广布,北极圈以北有极光现象),发展旅游业。(4)自然条件: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沿海,且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量较大。(2分)地形:主要为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人文条件:海岸线漫长,海运交通便捷;经济较为发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5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