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学院从晋商历史中寻找成功的经验,从

历史上真实的晋商大佬

内陆晋商创造的传奇

东方文明深居内陆,孕育出了农耕文明与大统一;而西方文明临进海洋,孕育出了商业文明与民主、自由、平等。交通闭塞,耕地众多的内陆地区更容易孕育农耕文明;而临河靠海及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孕育商业文明。这似乎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基本规律!

中国现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大多靠海,比如说“株三角”、“长江三角”、“渤海湾”;次发达地区则在水陆交通要道,比如说长江沿线的南京、武汉、重庆;以及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还有石家庄、郑州、徐州、株洲等地。

时光倒推至清朝,在那种“重农抑商”的时代,偶尔闯出一两个民间商帮比如说徽商、潮商,他们的位置都靠海,或者靠河。有海外经商大潮冲击,有海外商品的诱惑,所以他们借助于长江水运,沿江而下,创造着自己的商业传奇。

唯独晋商,深居内陆,而且是山脉纵横。既没有水路畅通无阻,又没有旱路直通南北,。这里的人们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特别深厚的“重土安迁”之观念。但是他们所创造的商业传奇以及商业文明却从明朝初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是一个历经年的商业传奇!

山西的古长城保持了历史的韵味

借东风,创新精神造就晋商的辉煌

这似乎堪称是一个“异类”!那么它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一、借助于长城的东风

明朝朱元璋把蒙元势力赶回草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大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先夯土,后包砖,把一道万里长城修的如铁桶一般坚实。接着就是大量屯兵于长城沿线,随时准备流血牺牲,保家卫国!

据当时有关资料记载明朝设置“九关重镇”,这“九关重镇”少说也有驻军近万人,这就带来一个困难,粮草供应不及。经过元末多年战乱明初的中国经济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现如今又连年用兵,明朝政府面对现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加之长城沿线离粮食生产地区是路途遥远,交通不畅,运输费用比粮食价格还要贵许多,这个问题又如何处理呢?

因此,一个叫“开中制”的政策措施便应运而生。

即鼓励长城沿线的经商者把粮草运输到朝廷需要的地方——“九关重镇”,朝廷给他们签发一张盐票,为什么由朝廷签发盐票呢?中国古代朝廷对于“盐”这种特殊商品的专卖权一直控制在政府手里。一是因为他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二是它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私盐吃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三是它的进销差价一般人不知道。四是它是一种战略资源(制作火药筒的原材料)。所以没有政府批准私販盐是死罪。那么运粮到边关以后拿到朝廷签发的盐票就可以到盐场(运城、淮阴、东营)去低价购买这种特殊商品,行业中有一句话说“一本万利”就是从这里来的!于是借此机会山西、陕西、甘肃长城沿线的商人们纷纷加入运粮换盐的队伍,在家乡和附近地区收购粮食再运到边关,然后拿到盐票到盐场购买廉价食盐再运到朝廷划定的区域販卖,顺便把当地的粮食再次收购回来。粮食交给朝廷有差价,盐的买卖差价更大,一个萝卜削两头。所以我们说这个政策好就好在朝廷节约了管理成本,商人因此而获得了巨额利润,一举两得的好事大家都愿意做。

晋商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样挖出来的。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晋商人能吃苦,要吃比别人多十倍的苦,你想一想走南闯北不吃苦能行吗?饥一顿饱一顿不吃苦吗?吃苦耐劳是晋商的一个优良传统,他们讲究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二、发现了新的市场

“杀虎口”是当时的边贸重镇。据明史透露当年杀虎口一年的贸易额达五百万两银子。食盐的生意做的是红红火火,山、陕商人赚的是盆满钵更满,然而,天不遂人愿。明朝中期汉族与蒙族之间从对立冲突发展到合睦相处,边关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运粮换盐的买卖也不好做啦!陕西商帮衰退就此开始,但是晋商却没有跟着沉伦。这就可以充分体现晋商人开拓,创新,改革的精神,开动脑筋想办法,因此他们发现了新的“商机”,商机来自大草原。

数十年的征伐使得草原上老百姓的生活过的是十分悲惨!吃饭缺米,做饭缺锅,来个手抓羊肉吧,吃完以后还不好消化。中原的锅碗瓢盆、铁器、茶叶、丝绸布料,成了他们特别想念的“奢侈品”。大明王朝和蒙古上层和谈之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而晋商则抓住了此机会做起了对蒙贸易。并且是硕果累累!这就是开与不开的最终结果;改与不改的最好说明;创与不创的最好解释。

南下武夷山販茶,东赴苏杭买布,收购着粮食以及日用百货,经历了水路转旱路,陆路转驼队到达大草原,把手里的“货”统统出手,草原上的骆驼、马、牛、羊、皮革又是一笔好买卖!虽然说是辛苦点,但是收入颇丰呀!最终在利益的驱使下,晋商开辟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茶路”!这是一条纵横欧亚大陆的商路: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购茶,一路北上,出杀虎口,入蒙古大草原,一直到俄罗斯边境的恰克图,经过欧州商人的配合,远销法、德、英等国。当然丝绸之路是伴随着万里茶路相向而行,甘州、肃州、伊犁、多伦、斯坦迪尔等地到处都是晋商的“大本营”!

三、做起了“钱的生意

生意做到极致,尤其是触到天花板的时候,觉得可能就是天意了。

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牛马羊群,近至四邻八舍,远至欧洲、东南亚,似乎是有鸟的地方都落下了晋商的足迹!

要不换个思路搞一搞吧?

于是中国金融业的“雏型”——票号诞生了。小商小販继续做着他们的小买卖,而富商大贾们开始做起了“钱”的生意。“票号”的诞生是有一定前提的,那么这个前提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频繁就存在一个支付的问题,同城没问题,如果异地就麻烦了!因为当时的支付手段是白银,比如说从晋阳到杀虎口买货,十两八两问题不大,那要做个大买卖得带多少银子呢?更严重的问题是重量还有安全问题——背不动,被劫匪抢劫,这些问题存在吗?“票号”的诞生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这一新鲜事物的诞生极大的促进了晋商的发展,晋商“票号”签发的票据开纸币发行之先河,所以我们说“票号”是中国金融业的“雏型”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票号”的业务范围分析有存款、有放款、有异地汇兑、有支付,它将大力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以及白银的大量流通。在外打拼的人,在外经商赚了钱的人都要把银子通过票号汇往家乡,汇到家乡的银子会有一个凭据,这就是票号签发的银票,这就是票号产生的必然要求!要到异地去做买卖手拿晋商票号签发的银票比银子方便多啦!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宗商品,大额交易的后顾之忧!这也进一步说明晋商成立票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广大晋商认识到“票号”方便、快捷、安全的好处,所以“票号”业务是红红火火,“票号”一个月的“流水”或者说一年的“流水”你想都不敢想!可以这么说是大手笔,也是大买卖,当时的晋商是名副其实的海内“首富”!并且有了执中国古代“金融牛耳”之美誉!

晋商的传奇,在历经清末朝廷的惨酷剥削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祸害,尤其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和西方银行业的轮番冲击下,轰然倒塌。但是那古老的繁华却并未倒下。在今天的山西省,你可以看到气度恢宏的王家大院,精巧别致的乔家大院,风华绝代的平遥古城,如诗如画的常家庄园……,那曾经的白银帝国——太谷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可惜的是在农耕文明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晋商文明,在西方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注定是无法前行;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的开通让晋商开辟的“万里茶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受西方开设的现代银行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影响使得晋商开立的票号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们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之所以要重新回顾这段晋商的发展历史,目的在于深入挖掘晋商历史文化中对现代人有哪些有用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东西”。比如说晋商的“诚实做人”、“诚信经商”、“诚实守信”、“修身、齐家、平天下”。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继续传承吗?

开创关公讲义气重责任的商道文化

晋商资本的经营之道

晋商在近五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是比较成功的,他们搞得很成功关键因素是制度建设。这个制度建设里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最关键是他们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股份制”制度。也就是把原来的家族企业变成了股份制企业,这时,时代已经到了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公元年),可以这么说在19世纪初他们已经开始尝试用股份制制度管理企业。实事求是地讲股份制并不是晋商发明创造者。那是谁呢?有人说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实际上并不是。为什么?因为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其实是一个合伙企业,若干人把钱凑到一起做买卖而已!买卖做完,有利润大家均分仅此而已!

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度是以股份的形式组成的企业——印度的东印度公司。而晋商公元年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正式诞生。而西方以股份制形式公司成立是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此我们可以说晋商试行的股份制度比西方国家早,但是他并不是股份制的创始人。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晋商的股份制自何而来?

他们是不是看了国外的经济管理学说?还是到国外考察学习的?其实都不是!晋商的股份制完全是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琢磨探索出来的,也就是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步一步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管理办法。

晋商最初都是自己单打独斗,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局限性,本钱少做不了大买卖。好多挣钱的机会白白错过!比如说某地今年粮食大丰收,如果自己手里现银较多,就可以大量收购,运到朝廷指定的边防地区出手,既可以挣点差价,又可以拿到朝廷签发的盐票,再把盐卖出去那利润是非常可观呀!现在的问题是钱不凑手,干着急没脾气!

晋商们就开始尝试贷金制度。什么是贷金制度呢?通俗地讲就是我借你的银子,给你立个字据,字据的内容:借银多少两、借一个月利息多少、贷银人、借银人、担保人、时间。比如说你借银一千两,时间半年,利息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那么到期你还一千一百两银子完事大吉!

但是等实际业务完成,效果很理想。假如开始投入一千两银子最后收回两千两银子,差价之大令人震惊。放款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特不平衡!心想挣了一千两才给我一百两,太不合算了!这种贷金办法试行了没多长时间就行不通了,因为风险和利益不对称。

古代晋商最早的合伙人制度

于是又试行了一个办法——合伙制,它比贷金制先进了一步,它的先进之处就在于合伙是以自愿为基础。至于利益分配大家有契约在先,契约的内容也更加完善。尤其是对经营成果有明确约定,比如合伙做买卖你出多少他出多少,和最后的本钱比例是多少,那么产生利润以后按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出现亏损共同承担,这样一来既公平又合理,这就体现了利益分享,风险共担较为科学的管理机制。但是即使如此矛盾还会产生,那又是什么矛盾呢?

第一是决策矛盾。咱们是合伙人因此貌似平等,谁也管不了谁,但是在决策问题上个人有个人的意见。比如我认为今年山东的粮食会大丰收,就应该把钱投到山东去,而你觉得今年河南的棉花肯定高产,应该把钱投到河南,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一种预测,谁也没有根据,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决策受到影响,相应的业务也会收到影响。

第二是分配矛盾。两人是合伙关系假如说投入一样,利润对半。但是时间长了都觉得不合算,为什么呢?因为你主内,我主外,我在外面是风餐露宿,百里奔波,千辛万苦,饥一顿饱一顿可以说吃尽了苦头!你在家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到了分配的时候对半开,很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合伙制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

那么,晋商又尝试了一种新的办法叫“财东制”,就是咱俩共同出钱,聘请一位职业经理给咱经营,首先是财东不经营,然后由职业经理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掌柜子)自聘伙计,自己打理店铺的生意,聘请掌柜子有聘书,主要考虑掌柜子必须是行家里手,懂得如何经营,如何赚钱。之于说你搞什么,怎么搞财东不干涉,财东只关心经营一年实际赚了多少钱!掌柜子的待遇由财东们定,伙计的待遇由掌柜子定。晋商过去都是采取平时管吃管住,年底统一算账,这样一来除了分给掌柜子和伙计们的银子以后,剩下的咱俩二一添作五,大家感觉是比较公平的。

“财东制”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股份制。晋商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制度在一步步发展,在一步步完善,最后形成了股份制。这就是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制度来源于实践最好的证明!

股份制的形式是多投多得,少投少得。股份制的核心是“两权分离”。股份制的目的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个人资金、贷金制、合伙制、财东制、股份制,这就是晋商发展股份制的创业历程,也是晋商成功的经历。我们注意到晋商执行的股份制与现代股份制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的关键是晋商的股份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以银子为主的银股。二是以个人的权益为主的身股。这身股可以说是晋商的一个发明创造,实际是一种对职业经理人和伙计的激励机制,完全是靠掌柜子和小伙计的能力和业绩获得的一种权益。企业成立之初要制定相关的章程,而且是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并且要形成股东决议。这个股东决议就会详细罗列这些规章制度,设立银股多少;设立身股多少;经营期限一年;实现利润多少;银股分配六十;身股分配四十。

实际上晋商设立这个身股的目的是将职业经理人,伙计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又可以体现和谐的劳资关系,对于利益讲究的是合作与分享。这种思想、这种办法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分不开的!这一点就使得晋商执行的股份制有了自己的特色。

晋商执行的这种股份制度,在一些方面具有它的先进性和特殊性,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点是股本高。一般情况下三五个股东就成型了,而晋商的股东有时候达千人之多,比如说祁县人史大进在蒙古办的“大盛魁”商号,当时的股东就有人。我们可以理解股东多筹集到的资金越多,这是买卖做大做强的基础,深层次的道理是让更多人去承担风险,相应地让更多人来分享利益。这就是现代企业的特点。

第二点是谁出的钱多,谁就是大股东,这个大股东有可能成为董事长,就可能获得决策权。这一点非常关键,大家出的都一样,权力平等,但是遇到关键问题谁来决定、谁来拍板呢?所以就形成一个谁持股份多,谁就可以进入董事会,就可以竞选董事长,拿到决策权。你做的越好,大家就分的越多,股本来年还可以加大,这就是良性循环的好结果。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分配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好处。

第三点是企业内部两权分离。也可以理解为董事长是所有者,可以代表所有股东做出决策,决定企业的大事,企业的大事有两件:一是用人。谁来当掌柜子。二是分配。一年经营下来效果很好怎么分配以及具体办法。这两点是以股东会商议,董事长最后决定来完成的。

从以上几点分析晋商所执行的股份制,尽管是自发产生的,但是也具备了现代企业股份制的特点。但是它也存在不可回避的缺点。

一是没有流通渠道。因为当时没有股票市场,所以不能够流通,更不可能形成投、融资渠道。流通不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缺点。

二是没有公司治理环境。当时没有市场经济监管机制,更没有市场监督机制。什么事情都由董事长一人说了算,决策正确皆大欢喜,决策失误满盘皆输。所以我们说公司治理环境就是要靠制度,靠制度来决策、靠制度来经营、靠制度来防范风险,如果说企业管理是一个人说了算,那将形成“人治”,所以我们说完善的合理的市场监管机制对于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虽然晋商当时所执行的股份制还不尽完善,但是站在当时的角度去思考、去衡量,它也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先进性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这种先进的管理制度是以企业持续经营,持续发展壮大为前提,假如说这个企业惨淡经营,或者说朝不保夕,那么这种先进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王恭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