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能源危机与高通胀,经济活动连续遇冷,

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224/4342824.html

随着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洲正承受前所未有的重压,如今的欧洲经济已经更加脆弱。

“北溪-1”将于8月31日开始的检修让“断气”隐忧再度来袭,当地时间8月日,欧洲天然气基准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一度大涨1%,最高飙升至95欧元/兆瓦时,是往年同期的约15倍。同日,德国电力价格首次突破欧元关口,达到创纪录的欧元/兆瓦时。

与此同时,欧元区还遭遇了“股债汇三杀”:欧洲主要股指全线大跌,德国DAX指数跌逾%;多国债市纷纷下挫,债券收益率攀升;欧元兑美元7月14日以来再度跌破平价,续刷0年新低。

在能源危机影响下,欧元区通胀压力仍在持续走高。欧元区7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8.9%,超出市场预期,再创历史新高。

能源短缺叠加高通胀隐忧,越来越多的行业显露疲态,欧元区最新PMI数据显示其经济活动连续下滑,表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可能已然在变成现实。

德勤(Deloitte)首席全球经济学家伊拉·卡利什(IraKalish)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邮件采访时表示,“今年年底前,欧洲经济有相当大的衰退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便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如果整个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被切断,欧洲可能会陷入严重的衰退。”

焦点1:能源危机愈演愈烈

莫斯科时间上周五(8月19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宣布将于8月31日至9月日暂停“北溪1号”管道的天然气供应。尽管俄气强调,一旦工作完成且装置没有技术故障,天然气输送将恢复到万立方米/天(管道满负荷的0%),但还是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很多人担心俄罗斯可能不会按时恢复供应。

CNBC报道中称,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到德国的“北溪1号”管道的临时维护,加深了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天然气争端,也加剧了欧洲经济衰退和冬季能源短缺的风险。在俄气宣布临时关闭“北溪1号”之际,欧洲各国政府也在忙于向地下储存设备输送天然气,以备冬季能有足够的天然气供民众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最近几周以来,俄罗斯大幅减少了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目前通过“北溪1号”的供气量仅为双方协议量的0%。

由于市场对“断气”的担忧,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周一出现暴涨。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TTF周一(8月日)上涨逾10%,达到每兆瓦时90欧元的高位。在英国,次日交付的天然气价格飙升33%,至4.80英镑/撒姆。另据根据伦敦洲际交易所(ICE)的数据,天然气期价8月日达到每千立方米.6美元,创下欧洲多个天然气枢纽的历史新高,且刷新了自年运行以来的最高纪录。

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走势(图片来源:彭博社)

波兰最大的化工公司GrupaAzotySA华沙时间8月3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天然气价格的暴涨,该公司已停止部分关键产品的生产,并削减了氨的产量。而在英国,早在俄乌冲突加剧之前,政府就警告大臣们称,由于能源价格飙升,该国能源密集型行业面临着就业放缓和工厂关闭的风险。

据新华社,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欧盟已鼓励各成员国出台相关措施节约能耗、提高能效。7月底,欧盟就各成员国采取自愿措施将今年冬季天然气需求减少15%达成一项协议。协议自本月起正式生效,但最终能否发挥作用仍有待观察。

此外,自入夏以来,欧洲遭遇的罕见高温干旱天气,也让欧洲能源危机雪上加霜。

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秦炎分析称,欧洲电力的持续紧张,是因为8月的高温天气进一步影响了法国核电站的运行。据西班牙《国家报》日报道,目前西班牙水库蓄水量仅为库容量的37.9%,创年以来最低纪录,这也严重影响到该国水力发电量。

缺乏降水又使得西欧北欧的水库蓄水量继续下降,持续高温天气也使得欧洲运输大动脉莱茵河的水位迅速下降,影响船舶航行和煤炭的运输,影响了煤电厂的运营。

另外,欧盟对俄罗斯的禁煤令8月11日开始实施。在此前4个月的过渡期内,欧盟增加了从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煤炭进口,但此举导致用煤成本上涨,在欧洲遭遇高温热浪用电量大增之际,进一步推高了电价。

焦点:深陷高通胀泥潭

欧盟统计局7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份调和CPI意外攀升至8.9%,续创历史新高。

另外,英国国家统计局8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7月CPI同比上涨10.1%,创40年新高,预期9.8%、前值9.4%,这也使得英国成为今年首个通胀突破两位数的G7国家。本周二,花旗银行根据最新市场价格做出的预测显示,由于天然气批发价格飙升,英国03年1月的通胀率或将达到18.6%。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通胀走势(图片来源:Refinitiv)

伊拉·卡利什在邮件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英国7月通胀已变得相对广泛,并且与该国通胀尚未见顶的观点一致。

但他进一步指出,“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央行可能出现货币政策的转向,反而可能进一步收紧。英国人的实际收入正在迅速下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不过核心通胀似乎已经企稳的事实让人看到,最糟糕的时期很快就会过去,尤其是如果能源价格企稳的话。”

在伊拉·卡利什看来,能源价格的上涨约占了欧元区7月份调和CPI涨幅的一半。因此,欧元区潜在的通胀仍相对温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央行不愿实施更为激进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考虑到经济衰退的风险。

他认为,如果剔除7月份能源价格的突然飙升,欧元区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最后,(对于欧元区来说,)目前最大的未知数,是俄罗斯在未来几个月将在天然气供应方面采取怎样的行动。如果俄罗斯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那么欧洲天然气价格可能会再次上涨,从而进一步推高通胀。如果“断气”发生,这不仅将使欧洲经济陷入衰退,还会将欧洲央行置于困境。

目前距离欧洲央行下一次议息会议已经不足一个月时间,不少官员已经暗示将继续加息50个基点。对于欧洲央行7月份开启的新一轮加息周期,伊拉·卡利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虽然可能抑制欧元区的信贷活动,从而放缓经济活动,但可以锚定欧元区的通胀预期,从而避免工资-价格的螺旋式上升。他也同时强调,尽管如此,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无法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抑或是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创纪录通胀。

“我预计,当欧洲央行确定潜在的通胀已见顶时,将开始调整货币政策。欧洲经济衰退的开始很可能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同时发生。届时,欧洲央行可能会重新开启宽松,并试图恢复欧洲的经济增长。”伊拉·卡利什对记者补充道。

焦点3:经济活动连续遇冷

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夹击下,欧洲经济前景愈加黯淡,衰退风险进一步加剧。

IHSMarkit北京时间8月3日午后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综合PMI初值录得49.,创18个月新低,预期49、前值49.9,这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萎缩。同月,欧元区服务业PMI初值录得50.,创17个月新低;制造业PMI初值录得49.7,创6个月新低。

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罗利·芬尼希(RoryFennessy)在发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置评邮件中指出,“在能源成本不断上涨、供应瓶颈挥之不去以及劳动力持续短缺的重压下,欧元区制造业仍在苦苦挣扎。”

此外,他补充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政策红利已经耗尽,欧元区的通胀目前在进一步拖累消费者的购买力,因此服务业现在出现显著的放缓。“我们预计欧元区今年下半年的增长将停滞,虽然冬季能源短缺的风险有所降低,但目前能源问题仍是影响欧元区前景的一个关键风险点。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的飙涨,使得人们的担忧加剧,并使欧洲在进入更具挑战性的冬季时,经济可能遭遇更严重的低迷。”

这与卡利什的观点不谋而合,卡利什认为,今年年底前,欧洲经济有相当大的衰退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便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如果整个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被切断,欧洲可能会陷入严重的衰退。天然气危机将是在短期内决定欧洲经济走向的最重要因素。

上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同时下调了欧元区四大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0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原因是俄乌冲突和欧洲央行的紧缩政策抑制了经济活动。

随着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前景担忧加剧,欧元再度走低。

8月日(周一),欧元兑美元再度跌破平价。同日,欧洲央行(ECB)下调了欧元对美元的参考汇率,由19日的1:1.调降至1:1.。

欧元跌势延续至8月3日周二,当日盘中最低触及0.,续刷00年以来新低。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本季度欧元兑美元将跌至0.97。 

图片来源:彭博社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汇率分析师李·哈德曼(LeeHardman)在发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置评邮件中表示,“在这个节骨眼上,欧元兑美元再度跌破平价意义重大。上个月欧元兑美元只是盘中跌破了平价,当天便反弹至平价上方。我们预计,这次欧元兑美元跌破平价将持续更长的时间,因为市场对通胀走低的乐观情绪已经有所下降,而且已有一些迹象表明股市的反弹可能会逐渐减弱。”

今年以来,欧元汇率一路狂泻,至今欧元兑美元已跌超1%。投资者们纷纷对其看空,上周,荷兰国际银行对欧元兑美元汇率预期进行了下调。纽约梅隆银行的数据也显示,目前投资者对欧元的看跌情绪已经超过了00年10月的水平。

伊拉·卡利什在邮件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美联储紧缩政策对欧洲的主要影响是欧元的贬值。他指出,“虽然欧元的贬值本身并不会造成欧洲经济衰退或是滞胀,但会进一步加剧欧洲的通胀,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但欧洲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不是稳住欧元。”

欧元走弱的同时,美元指数周二盘中一度触及.8,距离7月14日盘中创出的.30的0年新高仅一步之遥。

李·哈德曼认为,欧洲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冲击加剧,进一步提振了美元,“在当前的困难环境下,鉴于美联储近期货币政策出现转向的可能性不大,很难反驳美元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走强的观点。”

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4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