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变种全美肆虐会否导致二次感染至

  目前又一新变种正肆虐全美,成为美国头号流行毒株。来看一下相关消息。

  新变种已成美国头号毒株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美媒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奥密克戎新变种XBB.1.5在美国迅速蔓延,目前,40%的新冠确诊病例感染了这种新变种,高于前一个星期的20%。在美国东北地区,约75%的确诊病例感染了XBB.1.5。

  据CDC数据显示,在截至年12月31日的一周,XBB.1.5毒株的感染比例环比接近翻番(此前一周的感染比例仅21.7%),XBB和XBB.1.5合计占全美感染病例总数的44.1%。美国科学家们认为,由于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经迅速取代BQ.1.1、BQ.1毒株,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

  CNBC报道中称,近几个月以来,美国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一直在密切监测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因为这些毒株有许多突变,因此可能会导致新冠疫苗的有效性降低,并造成更多的突破性感染。

  另外,据outbreak.info网站援引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数据称,目前,XBB.1.5毒株在美国已蔓延至43个州,且至少在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

  CDC预计,在新泽西州和新英格兰地区,有超过70%的感染病例都是由XBB.1.5引起。该机构称,在新英格兰地区,70岁以上的新住院人数已经攀升至年2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XBB于年8月在印度被首次发现,之后很快流行到全球,并成为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主要流行株。此后,XBB突变株逐渐演变成奥密克戎亚分支,包括XBB.1和XBB.1.5等。感染XBB.1.5亚型毒株的症状包括腹泻、呼吸困难、头痛、喉咙痛、鼻塞、全身疼痛、疲劳和发烧等。

  会不会导致二次感染?

  当前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为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的是,传播性更强的XBB.1.5毒株会不会导致二次感染?

  1月1日,央视网消息,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XBB、BQ.1、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因此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

  医院院长卢洪洲也表示,以色列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以色列新冠再感染率随着新毒株的流行而走高。近几周来,在BQ.1.1和XBB变异株的大流行下,新冠再感染率从20%上升到35%,且仍在增长;在BA.1和BA.5变异株流行时期,再感染率高峰分别为15%和20%。

  卢洪洲指出,这意味着,群体免疫对于预防BQ.1和XBB新突变株感染的作用较弱,新突变株会逃逸之前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屏障。尽管感染新冠后短时间内比如三到四个月内不会感染,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毒株流行或缩短二次感染“安全窗口”。因此,在欧美国家,一些免疫力较差的人可能一年内感染多次。

  卢洪洲进一步表示,疫苗接种仍是重要手段。虽然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有效预防新毒株的再感染,但对于预防重症仍有不错的保护作用。

  至今没感染是“天选之子”?

  1月1日,“至今没感染是‘天选之子’?”冲上了百度热搜第一。

  据齐鲁晚报,医院主任刘晶表示,其实这一部分人还是已经感染了的。即便他症状特别轻,或是也没测出来阳性。但周围有大面积明显的感染,他其实也是有相应的感染过程的。只是因为他抵抗力比较强,或者病毒载量没有到达一定的量,所以就类似于之前说过的无症状感染者。

  “我觉得大家还是把感染新冠视为一个所有人都要经历的事情。”刘晶说,虽然从现在来看,有症状人群的比例比我们预想中要高,但实际上大部分人没有基础疾病,面对新冠都是可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最后痊愈的,所以大家也要放平心态。

  “加息潮”下全球需求增速放缓利空大宗商品市场

  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遭遇历史性的通胀难题,巨大的通胀压力下,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多数央行掀起了数十年来极为罕见的全球加息狂潮,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另人目瞪口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也随之加剧。据悉,年共有约60个全球主要央行实施加息,累计加息次数超次,仅有中国、日本、土耳其和俄罗斯等少数国家采取降息举措。

  进入年,全球货币政策走向依然是市场   据了解,从去年全球主要央行加息情况来看,作为拉开年加息帷幕的美联储年内共加息7次,累计个基点,其中6月份后连续4次激进加息75个基点;加拿大央行年内同样加息7次,累计个基点,单次加息幅度最高达个基点;阿根廷加息则最为“暴力”,去年加息次数、单次和累计加息幅度均为全球最高,年内共加息9次,累计达个基点;欧洲方面,冰岛、英国分别于去年2月就开始加息,成为去年最早加息的国家,年内分别加息6次和8次,分别累计个基点和个基点。

  “一直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都是全球货币政策的风向标。美联储共有两大基本职能,分别是稳定物价和实现就业最大化,年美联储加息的最根本原因是抗击通胀、保证美元的国际信誉。”方正中期期货全球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陈臻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是表示,随着美联储在去年3月后持续加息和缩表,全球各大央行也先后收紧货币政策,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本国高企的物价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缩小本国国债与美债的收益率之差以及避免本国货币过快贬值,降低国际资本外逃的风险。

  随着各大央行加快货币收紧步伐,陈臻表示,全球需求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萎缩,去年各国PMI不断回落甚至跌破荣枯线,年全球经济从“过热”转向“滞涨”,年甚至有向“衰退”转变的风险。

  从加息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来看,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对记者表示,第一,美联储加息让非美国家受到更大压力,不得不大幅度跟进加息,从而从整体上利空全球总需求,对大宗商品市场走势造成偏空影响。第二,美元指数全年在美联储鹰派加息的背景下持续上行。作为全球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天然呈现负相关关系,美元指数的强势表现也压制了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来看,去年全球品种且和宏观相关性较高的品种在全球加息潮掀起后出现回调,如原油、铜、黄金等,其中原油上半年主要受到俄乌冲突的提振。”

  全球高通胀之火未灭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增大

  虽然去年主要国家通过不断收紧货币政策来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胀,但全球高通胀之火却并没有被浇灭,总体来看全球激进加息略有成效,但通胀降温仍十分缓慢。

  从美国来看,陈臻告诉记者,在美联储持续加息下,美国通胀在今年6月见顶。美国本轮通胀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是货币超发以及供给不足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因此白宫、美联储、财政部、劳工部、联邦海事委员会等美国多个政府机构共同配合,从货币、供给、需求、成本多个渠道采取相应对策抗击通胀,总体上说各方努力取得一定效果,美国通胀在年中出现拐点。

  进入下半年,陈臻进一步表示,全球通胀出现了分化,其中美国、印度、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通胀逐渐回落,然而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通胀却依然在不断攀升,阿根廷和土耳其甚至发生恶性通胀。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11月来看,全球除了少数能源与粮食安全边际较高的制造业国家、部分长期陷入通缩的国家,以及一些大宗商品供给国外,其余国家仍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虽然美国、欧元区、英国通胀压力较前期出现了边际改善,但黏性依然较强;此外部分国家通胀仍在上升,包括日本及部分北非、中亚和东欧地区的国家。

  “从目前看,即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已开始回落,但全球长期通胀中枢的抬升不可逆,疫情之前中速增长与温和通胀的‘大缓和’时代一去不返。IMF预计全球通胀将从年的4.7%上升至年的8.8%,即使展望至年,通胀仍将高达6.5%,预示着全球范围内的通胀降温十分缓慢。”温彬说。

  但与年相比,陈臻表示,随着供应链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逐步得到缓解,年全球通胀或将出现拐点,多国通胀将见顶回落。

  从目前来看,全球主要央行1年来的强劲加息不仅未让年高通胀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给年埋下了经济衰退的风险隐患。相关数据显示,年11月OECD全球综合领先指标较10月下降0.1至98.69,已连续8个月低于,标普全球PMI综合指数则已连续4个月低于50%荣枯线,紧缩性政策带来的全球经济降温趋势十分明显。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报告近日指出,美联储加息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三年内其他富裕国家的经济产出将下降0.5%,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出将下降0.8%。美联储快速加息,一方面引发他国资本外流,另一方面也使得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徒增债务压力。

  IMF预测年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回落,欧元区和英国经济降幅最明显,由于能源价格飙升和地缘冲突导致衰退预期最为强烈。

  温彬认为,在各国收紧货币、疫情反复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式微,寒意料峭,年预计将进入“浅衰退”区间。

  “我们认为,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在2%左右,基本处于滞胀阶段。德国、意大利、英国、俄罗斯、乌克兰等部分国家经济将出现或继续衰退,美国出现衰退的风险也在50%左右。”陈臻说。

  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钟美燕也告诉记者,年欧元区、美国经济预计都将有大幅度下降,而中国经济仍有可能边际好转,预计增速在4.8%。

  海外加息步伐或放缓国内货币政策延续稳增长

  在刚刚过去的年12月份,全球主要央行的年内最后一次集中加息宣告结束。其中,美联储加息速度边际放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预计年不会降息”;日本央行则意外上调10年期日本政府债券收益率目标区间,市场认为其坚持10年的宽松货币政策或有转向可能;此外,日前欧洲央行呼吁更快加息以平抑两位数通胀率的决策者越来越多。

  国内方面,年12月30日央行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公报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精准有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增强信心,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支持扩大内需,着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展望年,全球货币政策到底会如何变化?又将如何影响大宗商品市场走势?

  在陈臻看来,从海外来看,美联储很有可能在年一季度结束此轮加息,年四季度有可能转向降息。随着美联储加息结束,各大央行被迫加息的压力将锐减,部分央行主要为了抗击本国通胀依然会加息,但加息步伐将明显放缓。

  谈及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于洁认为,美联储希望通过金融环境收紧使得总需求下降,进而遏制通胀,但是美国通胀的黏性不是收紧需求能解决的。无论是通胀见顶美联储温和加息还是通胀冲高导致美联储激进加息,带来的结果都是需求的走弱,将压制大宗商品价格。此外,美元是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欧元是美元指数权重最大的货币,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欧元贬值也会助推美元指数走强,而美元上行对大宗商品价格有不利影响。

  陈臻则表示,美联储已经过了最鹰时刻,年大宗商品市场受其影响会小于去年。但也要看到,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只有货币政策。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原油出口价格设置上限,年原油整体振荡看跌。同时,还需要慎防全球“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爆发,俄乌、科索沃、中东等地缘局势升级可能都会阶段性促使黄金、原油、铜价格的攀升。

  国内方面,与美联储相比,光大期货研报指出,年中美货币政策呈现明显劈叉,面对中美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从缩窄到倒挂,国内货币政策依旧坚持“以我为主”。同时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在8月份意外降息,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中国降息尚属首次,可见美联储加息不改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因此,即使美联储年不进行降息,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制约依旧较为有限。

  “国内经济在疫后走出‘V’形复苏格局,在出口下行、消费和地产偏弱的背景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为了配合稳增长政策的发力,货币流动性保持宽松,去年全年央行共降息三次、降准两次,与房地产个人按揭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挂钩的5年期LPR下行幅度最大。”于洁告诉记者,在政策持续加码之下,国内房地产和基建产业链的需求和预期有所好转,相关商品期货价格也在去年四季度回暖。

  展望年,于洁认为,国内经济将迎来改善,预计内需替代外需,消费和基建替代出口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依旧会承担稳增长的主要任务。具体来看,预计制造业投资在高技术投资带动之下保持高增速,扮演“类基建”的角色;基建保持正增长但高基数效应下幅度不高;房地产聚焦保交楼、保民生,预计竣工提速。总的来看,年消费、房地产、基建相关产业链等内需相关的品种有需求改善的预期提振,其价格有修复的空间。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作者:杨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