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遇到的精致小物爱不释手,欧洲人却
作为一个总喜欢满世界跑的人,每次去日本逛店铺都迈步动腿,日本的小东西精致可爱:从一张帕子到巴掌大的小点心,都像是艺术品一样,蕴含着满满的创意。如果不是价格贵到哭泣,真的是想要每一个都买回去一件。但没想到欧洲人却并不欣赏这一种日式美学,从16世纪开始就犀利吐槽。
蒋竹山教授在著作《看电影,学历史》中写道“用具包括极旧的铁壶、几只瓷碟,一个专门用以冲净茶碟的小容器,还有个小三脚垫放置壶盖·····”,这是16世纪欧洲人对日本的描述,这么多年过去,现在读起来依旧毫无违和感,日本人对器物美学的执着,随着岁月有增无减。
但这些真的值得吗?作者借助欧洲商人视角,说出这种对美学追求的病态:这些器皿,不论是碗、碟、罐、瓮,常常一件就要价三四千甚至六千金币,或者更高的价码,虽然在我们眼里根本一文不值。如此丑陋之物,却在炫耀型消费中占有如此傲视群伦的地位,可谓空前绝后。真正在这类交易中买卖的标的,其实是双方的艺术品味,而不是对象本身。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视角,如果结合历史来看现代的现象,那会打开一扇窗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人人都喜欢电影带来的美妙视觉冲击,但那些撩拨人心弦的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中?全书从“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饮食、感官与历史记忆”、“全球史与全球化”、“抗争、战争与革命”、“性别与环境”、“艺术与大众史学”这6个角度,条分缕析23部电影,讲述电影里没说的故事。一边读这本书,心中激荡起颇为奇妙的情感体验;你不再是电影的观赏者却像是历史中的参与者,见沧桑变幻,别有一番滋味。
这本书不止一次提到日本电影,并进行了有趣的论述。中国古训讲以史为鉴,因为历史发生的现实亦会发生,千百年来人类的本性可能并没有多少进步。电影《小小的家》背景是昭和时代,这本是个遥远的故事,作者以《观光时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与《春分之后》两部著作为切入点,用大量的篇幅讲述20世纪30年代迅速发展的东京。
这本是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东京人本兴致高昂,但那一年日本申办东京奥运会却取消。看着绘制着富士山和奥运五环的海报,很难不让人联想起今年因为疫情取消的奥运会,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喧闹中开场,筹办中戛然而止,落得一地冷冷清清。但年的奥运会的取消并不值得让人同情,当时的日本热衷发动战争,动用大量军事资源,奥运场馆落得个用于耕地的下场。
旅行者常常只看到日料的精美,那日本是如何把日料推广到全世界的?味精又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看电影,学历史》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电影这扇窗,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世界,比史书活泼又让人动容。
看电影,学历史历史通识课,从《荒野猎人》到《霸王别姬》,透过电影重返现场,囊括史学前沿热点新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5.19购买已下架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