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都没做好的垃圾分类,日本人靠其变
但凡去过日本的人,大多都会对日本大街上的干净印象深刻。同时也会感觉非常奇怪,因为,在日本不像国内走几步就有一个垃圾桶。事实上,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街头几乎是不设任何垃圾桶的。
这种怪现象原因有二,其一年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中,恐怖分子曾经使用垃圾桶藏匿作案工具,事后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东京等城市拆除了所有垃圾桶。
其二,则是一般的简单粗放的街头垃圾箱,很难符合日本那套严苛到变态的垃圾分类制度。
一个合格的日本公共垃圾箱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这是早稻田大学内的一套垃圾箱,共有五个。自左向右分别是纸类箱、不可燃箱、可燃箱、塑料饮料瓶箱和玻璃瓶金属罐箱。
是的,日本的垃圾箱就是这么细致——事实上这还不是最细的,日本每个地方对于垃圾收集规定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地区的垃圾分类可以达到20多个类目,像这样的地区,在街头设立公共垃圾箱几乎是不可能的。市民们只能将垃圾带回家去分类处理后再进行丢弃。
这个回家分类处理,说起来很轻巧,但真做起来很难。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除此之外,更换电视、冰箱和洗衣机还必须和专门的电器店或者收购商联系,并要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过的话,要付钱。
看起来如此麻烦的事情,日本人却乐此不疲。喝完一瓶可乐后,其他国家的人都只是一丢了之,但日本人需要分四五步处理。首先,他们会洗净饮料瓶、然后,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装,把它扔到可回收的塑料垃圾袋中。瓶盖属于不可燃垃圾,而瓶子本身则要放入专门的塑料瓶回收箱。需要注意的是,塑料瓶盖残留在瓶上的那部分也必须特意揭下来,丢到不可燃垃圾中,否则这个处理就算不上“本手”(正宗)。
更为麻烦的是扔垃圾。在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一张是电车时刻表,另一张就是垃圾回收时间表。日本电车、公交车准点到变态,而丢垃圾时间也如此,每周7天,回收垃圾的种类每天各不相同。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
繁琐的日本垃圾分类说明书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会进行环保再利用。日本的免费公厕都提供免费卫生纸,在这些卫生纸上,也打印着一行小字:这些卫生纸都是利用回收的车票做成的。
去便利店买个东西会轻松些吗?也不可能,以日本人常买的便当饭盒为例,日本人在回家把便当吃完后,不能随手把饭盒扔掉,而是在使用后把饭盒再交回超市,由超市把饭盒统一返还给厂家进行再利用——当然,即便你不这样做,便利店其实也是无法追责的,但如果你住在附近的小区,常来此买便当而不还饭盒,日子久了就要承受店员和邻里的侧目了。
事实上,邻里互相监督在日本垃圾分类的执行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规定的垃圾袋必须是要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这样可以让收集垃圾的工人看清里面装的是什么,也可以让邻居相互监督。如果你扔的垃圾不按规定处理垃圾,会被当地居民互助组织点名批评,还会收到警告通知。而你这样做在邻居眼里,是个没素质的人,会受到周围人的白眼,甚至遭到邻居排挤,过得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这种多如牛毛的垃圾分类给日本人带来了麻烦,却给这国家带来了好处。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得知,日本是从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产量只有公斤,为世界最低。而从垃圾中每年则可回收上万亿日元的各类资源,比如电子设备中最常使用的稀土元素,日本靠从垃圾分类中回收竟然可以满足其工业需求的30%左右,难怪有人说,垃圾分类,其实就是日本人的“隐形矿山”。
而与日本相比,很多国家垃圾分类虽然开展很早,却效果不彰,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法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法国在环保主义的驱动下就开始立法进行垃圾分类,但时至今日,真正有效的垃圾分类制度仍没有被建立起来,法国政府每年要倒贴大量的资金给垃圾处理公司对垃圾进行再分拣,垃圾回收产业在法国根本无利可图。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就是,浪漫自由惯了的法国民众们肯把垃圾老老实实丢到垃圾箱里就已经算很有素质了,想让他们帮你给垃圾分类?做梦呢?
是的,垃圾分类不仅是一个技术和制度问题,其能否成功其实直接考验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目前在世界上,真正将垃圾分类做的比较好的,只有日本、德国、瑞典等少数几个国家,而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以严苛的民族性格驰名海外。
当然,除了国民性之外,教育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日本的垃圾分类是母亲手把手教下一代的。从出生开始就学起的。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普通的环保知识,并以此来督促自己的父母长辈自觉遵守。到了小学阶段,学生都在学校集体吃午餐,午餐中有一盒纸包装的牛奶,每个小朋友把牛奶喝完后,要自己负责把牛奶纸盒洗干净,而且还不能用自来水洗,这样浪费水,而是排队在一个水桶里洗。洗好后,放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去晾晒,到第二天,把前一天晒好的牛奶纸盒,用剪刀把它剪开摊平,以方便打包收集。——日本的垃圾分类训练就是这样从娃娃抓起一步步练出来的,从年开始立法尝试,到年左右初见成效,几乎刚好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
这足见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个需要长期教育才可推广的制度,中国未来若想要推广该制度,我们没有严苛的国民性格打底,恐怕只能通过这种从娃娃抓起的教育,一步步将社会风气培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昱
(壹点号假装在京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