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金三角旅游考察纪实
上面这张图,就是我国西部著名的澜沧江,气势魂魄,洋洋洒洒,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流出,一路奔腾数千里,一头扎进南海,而巨大的高原落差和千万年来冰水的切割,在地球亚洲的南端深深的划开一到深沟。
澜沧江向南,走出国门后叫湄公河,这条深沟出去边境就把大地化分成几个区域,成为三个国家的势力范围,这就是缅甸、泰国和老挝,而恰恰流经之中又形成一个自然死角,最后就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更加神秘的地域的依托――湄公河金三角,慢慢得名而来。
那里,木棉花盛开,五星红旗飘扬。
听着有点神奇,走进去看看究竟?
那里,文化与文明蒸腾,可以品味,可以自检。
那里,宗教深邃,感悟真实,可以洗礼,可以追崇。
那里,湄公河之初的一带一路的起点,不管怎么走,都要经过这里。
那里,不能回避,躲不开,也离不了,说实话,确实挺好。
金三角地区在近百年来的风风雨雨,近几十年来的是是非非,给世界留下的是万恶之源,痛苦之地的感觉,毒品泛滥,枪支泛滥,杀人越货,黄赌毒。尤其是湄公河13条中国人的性命,让这块非地彻底的暴露在世人眼前。也是因这次事件,基本彻底终结了金三角长期混乱的状态,成为历史的则是以往惊醒人们的经历。
正好是糯康被抓的第二年,我就走进了湄公河金三角,亲身感受到那里的现实与历史变迁。
总之,金三角即神秘又好奇,一个“变迁”,耗费了全世界几十年的功夫,如今,就拿老挝这个最后几个社会主义之一的国家来说,路不拾遗有些夸张,但夜不闭户是有据可查的。当你看到金三角湄公河边飘扬的五星红旗的时候,当你看到中国的武警边防战士出现在异国河段巡航的时候你就彻底明白了。
关于交通:
去老挝湄公河金三角经济特区,有三条路,就像说书的一样,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
1、昆明到泰国清莱的东航特区包机,每周一三五各往返一次航班,从清莱机场落地后有特区驻场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迎来送往,协助填写入境卡,引导出关,有专车随时送到清莱最东面的小镇,清盛码头。在码头上泰国一方也有老挝特区办事处,协助过境老挝到特区的人们办理vip过境手续,免去老挝签证,凭vip证在老挝特区逗留十天。护照留在泰国一方,凭名单就能过境到老挝。此方法的毛病就是,过境老挝后还得回到泰国,因为你是从泰国入境,想从老挝回国是不行滴。
站在老挝金三角一方的班诺村河边,风景这里独好。2、陆地口岸在云南景洪市的磨憨口岸,从昆明出发7个小时能到达,有签证更好,没有签证和护照的,双方国家已经协调到使用中国身份证办理临时过境逗留手续,大大简化了中国居民赴老挝的手续。特区的车辆可以到口岸接送,也能根据申请,到昆明接送,当然,这是和费用有关哟。
3、从澜沧江乘船顺流而下,很快就能到达金三角地区的各国码头,此前很早一段时间,都是这个走法,费用低,时间短。就是因为湄公河惨案之后,大规模的水路客运停止了,加上确实也出现一些非法偷渡和贩毒贩稀有物品的事情,管理和控制比较严格了。
总之,进入金三角腹地,三种方式都成立,今后旅游的开展也是一样,交通很重要,最起码天上陆地的进入,还是很正常,尤其是自驾出境,已经是我们常态的特色产品。
恐惧来自何处?
来自于好奇,来自于传说,来自于事件的发生。
金三角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有了泰北的清迈、清莱和美赛,并不是因为缅甸的大其力,更不是老挝特区建立之前的那块荒蛮的原始村落。如今我们走进它,就是为了一段历史的诱惑。
独特之处:
特区一词一点都不新鲜,全世界到处都是,其中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特区已经遍及全世界各洲。但是,一个以民营产业投资模式设立的境外特区,如此地域面积的,一签就是99年的租期的,这是第一家。
提到独特,我们在老挝的金三角经济特区感受到了中国人在海外不一样的心情。我相信今后到过这里的中国人,都会有同感。
还记得冯小刚拍的电影“不见不散”吗,里面葛大爷说的一句台词我很喜欢--”美国二战的将军巴顿,带领美军把欧洲都打下来了,他万万没想到几十年后他的老家被中国人占领了”。
玩笑之下看世界,中国人的渗透力是很惊人的。
经济渗透,对方喜欢,旅游救市,对方喜欢,文化渗透,对方抵制。
这几年,尤其是奥运会后的几年,出现的国际争端,包括此前菲律宾的无理,日本人的傲蛮,美国人的无视,韩国机枪扫射中国渔船,就连非洲一些国家的无良警方也敢横扫中国人在海外的各个基地,而且一抓人就是上百。当然,其中不乏违规、违法、违纪的中国人和蛇头,尤其是到香港生孩子,抢奶粉回来卖,到法国,日本和韩国横扫名牌皮包奢侈品等,一时间也让我们感到无地自容。
35年前,我们抛弃了精神和信仰,转而让大家先吃饱肚子。
如今,中国的发展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脱缰而出,趋势和后果让世界震惊和震醒。
中国人有钱了,但精神、信仰、文化品行和民族的国际地位缺失了。
而这一切,说来无奈,恰恰大多是中国旅游引发的。
所以,我们出国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生怕生事,异国他乡遇到麻烦是很烦人的。
但是,今天我站在老挝湄公河金三角特区的土地上,似乎从血液中就给我一种能量,这个能量让我是挺着胸的,抬着头的,不在于我兜里有没有钱,而在于,在这里――我是中国人!
实力,是硬道理,就像这几年的中国,在南海没放一枪,就基本上完胜,不是我们运气和正义,而是实力。
在这里也一样,一带一路的惠民方针,进一步统一了这个湄公河次流域的经济思想。
三年前,我就查过资料,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是经老挝政府批准,于年9月9日正式成立的,金三角经济特区是在除国防、外交、司法权外实行高度自治的特区,做为世界上首个“企业境外”特区,签约99年,而一般意义上讲签约年以上的,大多为殖民地,我们给了老挝足够的国家主权和自信心。
而在这里高度自治的人群主体,就是中国人。
金三角特区现在有几千名员工,他们来自于老挝当地,泰国和缅甸,中国人占少部分,有老挝边防部队,老挝地方警察局和中国安保人员维持治安,人民币在这里流通,用中国移动的信号,听着都很新鲜吧。
在波乔省的会晒市,时常可以见到未挂牌照的中国汽车驶来驶去,我们的特区,就离会晒市几十公里,那里新修了一座通往泰国的湄公河大桥。
老挝方面的特区新码头是由中国人协助兴建的,老码头在从新码头向上游1公里的地方。
整个特区范围内近百余公里的公路硬化是中国人兴建的,几十里的湄公河水泥护坡是特区给修建的,已经成为老挝的骄傲,因为到此时,这段河堤护坡是整个湄公河流域最美的一段。
为了征地迁村,兴建服务设施以备招商引资,特区为当地原始的土著村民大兴土木修建了金三角新村别墅,盖了学校,医院,送给当地警察局汽车作为警车使用。
总之,这里的一切建设都是中国人无偿的进行了。
还记得刚才我提到的老挝的旧码头吗?我去了那里,在到河边的时候路过一个大院子,特区小马用手一指,你向那里看――中国国旗。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营房那头一排四面国旗,里面真有一面五星红旗,啊,我们的国旗在国内经常见到,很习以为常,但是今天,在这个较为原始和荒芜的土地上面猎猎飘扬着我们的国旗,心情还是不一样的,霎那间我得到了行前大家给我的压力和我心中的最大的疑问的解答,――这里,很安全。
这个码头相距我们上岸的码头不远,是原来老挝经常用的货运码头,设有海关,不远处停着巡逻艇,喷着迷彩,挺好看,说是中国政府提供的,看对岸的缅甸码头也停着一艘白色的巡逻艇,具说也是中国政府赠送的。哈哈,给船,派人,巡航,护船定军心,好像又回到西蜀诸葛军师平定南岭,扎营驻寨的情境。
说说旅游:
旅游人说旅游话题,既然从事旅游行业,就要以旅游为本,而金三角要做的,是“大旅游”,所谓大旅游,就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一个区域,一个大环境下的综合旅游形成的产品。把数个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就是我们旅游人应做的事情。
很早以前,从书本上,电视里面,老挝给我的印象就是深处东南亚内陆,宛如一个失落的天堂,茂密的原始森林、古色古香的庙宇还有友善的人民,一切都是那么质朴而又动人。如今来了这里,感到名不虚传。
旅游产品的设计,我的经验一般就是自己能接受了,能感动了,大概这个行程的主题就差不多了,然后细化分类服务即可。
一部泰囧电影,国人了解了泰国北部,那里没有了南部海滨的风骚和迷恋,多了几分沉寂和豪爽,以华人歌手邓丽君长辞于清迈来看,这个地方是个能让人心踏实的地方,能让人摆脱在泰国南部海滨城市的那种刺激与喧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里,是可以静心的好去处。
我刚才说了,金三角的旅游内涵可不是清迈和清莱的历史,更不是邓丽君,那些只是现实存在的花絮。真正的内涵,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段遗存史,有了它,才导致金三角如此知名。没有上述历史,金三角旅游业就是个旅游,没有什么值得推广的地方,而这段近代史,才是金三角唯一值得探讨的深度旅游,人们不能回避,媒体更不应该回避,不然我们如何能正确的引导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呢?
俯瞰泰北美斯乐,似乎是室外桃源一般。
中国近代史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半个世纪的斗争,结果国民党去了台湾,残余进了泰国北部和缅甸东北,一扎营就是几十年,台湾断了供给,美国停止空投,泰缅老三国围剿,让这只军队只能游离于三国交界的大山深处。为了生存,也就促进了鸦片生产,罂粟花开,海洛因盛行,全世界臭名昭著。此前的二战风采在这里荡然无存,只是为了生存。
行走于泰北深山之中的美斯乐小镇,思绪很容易飞翔在天际。
如今这里成为我们追忆半个世纪的政治斗争和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教科基地,在这里我们能发现政党之间的共性和特质,原来水火不容的国共两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当下,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尤其是当年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抵抗力日本侵华军事力量,功不可没。
还是这支残余部队,虽说被解放军赶进了热带丛林,没有接应,没有供给,但他们还是东南亚一带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缅甸军剿不灭他,泰国军打不垮他,最后还帮着泰国政府打击了老挝的军事对抗,作为交换,泰国政府给了这支武装合法的生存空间,放下武器,消灭罂粟,发展替代经济,种植茶叶和橡胶,静静的美思乐山顶承载着这一传奇。
说古论今,道理相同,针锋相对是原则,灵活运用是手段,大智若愚是老一辈政治家的共同特点,这才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东西。
站在茶场的观景台上远眺,似乎当年满眼都是罂粟花开。
一个旅游能让人们释怀,懂得温暖,懂得传承,那将是多少在校学生都无法获取的知识呢,而这个知识是人们亲身经历得来的,更加真实和可爱,他可以让我们内心对这个世界的轮廓有了正确的认识,思考我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和世界的文化接轨。
在湄公河金三角的河面上坐快艇飞驰,别样感觉!
金三角老挝一侧,原本就是比较原始和落后的一个边远地区,老挝是社会主义国家,唯独特色是佛教,所以控制毒品种植比泰国和缅甸都严格,之所以这次糯康事件被推倒风口浪尖,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边比较安全,毒枭们经常把老挝当成避风港,出了事就逃回老挝一边。
站在泰国土地,右手是老挝,左手是缅甸,一眼望三国。
由于特区建设,物资供应全部由中国人承包,切断了糯康除了倒腾毒品之外还控制水道,控制物资交流和控制博彩人员的生财之道。于是,开始不断的针对中国人的事件频频发生并且层出不穷,直至最后激化到这13位中国船员的殉难。
看着糯康在老挝村里子的家,当时就是在这里把糯康抓住,然后直升飞机送到万象,直接转机就到了昆明,一带毒枭被终结,金三角基本走向安定和辉煌。一个人从出生到自立,再到毁灭,好像没有什么可不可以的,命运和机遇都是左右自己生命的枷锁。
特区建设的唐人街,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它是将很多有意思的商品、展示、餐饮集中在这条街上,包括毒品教育馆等。作为主要的商业街,可以承载很多商业机会,等客流上来后,这里是个不错的逛街和看到货真价实的东西的地方。
年时的景区内,酒店和会所,能同时接待0人左右,酒店内有泳池,这是我对于好的接待设施的评定标准之一。整体设施基本能满足一般高端客人的需求,当然,常规客人更不用说。
景区的餐饮有些改良,按照中国人的口味做的当地的餐饮,既有泰国酸酸辣辣,也有云南的辣辣酸酸,还有四川的麻麻辣辣。说实话,餐饮一般,但是能满足来此地的内地人们,毕竟时间短。
老挝总理经常过来吃个饭,这个餐厅是专属。
沿湄公河边,有一排餐厅,也兼酒吧,中午和晚上正餐均有,以海鲜和河味为主,向着河的一侧都是修建的外廊,茂密的芦苇,隔岸对方灯火闪烁,夜风轻轻吹来,远远传来一曲淡淡的老挝清音,感到无限的放松。餐厅以中国人经营为主,打工的是老挝和缅甸人。菜价格与国内差距不大,不贵也不便宜。
金三角新村,是特区征地外迁当地农民时的一个巨大举措,在特区中心地区不远处的路边兴建了别墅式新村。
一个大牌楼,书写者“金三角村”,我走下车,驻足牌楼前,凝视着它,背景是蓝天白云,透彻广袤,内心感受似乎有些澎湃。
华西村在国内就已经成为中国农村走进天堂的神话,而眼前这个清静豪华的新村,坐落在佛光普照的老挝边陲,奇迹?
对于中国内地不算什么,但是在这块异国他乡的是非之地上面兴建,不是神话,是个奇迹,这时我才相信这里的老挝百姓为什么如此适应我们的中国商人、投资者在自己的家园大兴土木而心安理得,我们应该认同和钦佩。
老挝金三角特区范围内的旅游,以原始的村落文化为主,加上湄公河传奇,就是这里的旅游重点,如果还有些什么,那就是满地满眼的奇特木种,在那里,是柴禾,在北京,是文玩。
是这里的人傻?还是我们精过了头?
这里的吊脚楼,都是木制,全部立柱,都是硬木,绿檀,柚木,红木,比比皆是。
吊楼四周,都是一堆堆的木材。
而深山内的稀有木材,也在最近十几年,被中国人砍伐的差不多了,直到今天,老挝政府已经开始保护,盗伐盗运,违法。
每一根木材,如果让懂行的中国人看见,眼睛里都会发出贪恋的目光,最后的结果就是,原本进村还会与孩子们互动,捐助些文具什么的,变成一进村大家眼睛就四处搜寻各个角落,很是好笑。
随便拣一块,回来就能车几串手串。此前和我去过特区的几批客人,或多或少的都在老挝原始村落里找到了收获和灵感。尤其是北京万众国际旅行社的董事长李二兵先生,感到在这里做民俗村接待文化,就能吸引国内客人的兴趣。
特区已经把紧邻河边的板磨村迁移到了金三角新村,村中遗留的一批原始吊楼丰富多彩,准备开始作为自驾营地进行建设。
旅游中的购物,本来就是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加上国人被冷落几十年后的生活需求和享受,在富裕起来之后的购物就很正常。尤其是出境购物,更是天翻地覆,其主要原因有几个:
1、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不正常,导致在中国销售的奢侈品和日常用品在国内购买的价格远高于出国购买。
2、中国人的购买基数大于奢侈品作为时尚标志的少数为高的生产数量,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论什么地位,什么工作,什么身份,都一样的享受本是为档次而设计生产的商品,成为紧俏货。最后,在中国人的洗礼下,变成地摊货。导致现在谁在街上再拿所谓欧洲名牌包包的都会被以耻笑。应了我以前的评述,作为西方高端活动的斯诺克,到了中国,就成了痞子运动,田间地头,胡同街边,鏖战连连。娱乐而已,不足为奇。
3、说到购物就不能不说到旅游的低价促销,现在一提到低价团就是质次,导游不愿意接,地接压力重重。已经远远背离了我们十几年前为低价促销所赋予的经营色彩。低价促销/购物/必须的消费,如果能合理的结合起来,会给游客和组织者都带去很大的效益和实惠,前提是要合理。
一个人的出行消费是有规律的,旅游行业也是想综合的从旅游出行的每个环节中赚到钱,这是中国旅游人对世界旅游业的贡献,不管这个贡献是通过失去必须得到的利益换回来,但是,确实是旅游行业让利给了广大游客。
我个人认为,灵活的经营手段是可以采纳的,包括堤外损失堤内补,换句话说也许大家能理解,对于优惠客人的价格差,有可能从游客一路下来各种必须服务的提供商那里获得。这样,对于游客就是一个伟大的贡献。前提是游客必须知道,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白吃的果子,该酸就酸,该甜就甜。
双十一,我们的旅行社以优惠价格销售出一万多位欧洲旅游产品。数量喜人的背后一定会跟随问题,这是必然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出发几个团后发现,报低价团的人并不一定档次低,也不一定没有消费能力,只要能合理的适应了这部分报低价团人的心理和消费需求了,相安无事,各得其所。
产品的价格低,低的不是服务,低在我们能与旅游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有效合作与配合,在客人满意的前提下,以数量赢取市场份额。
至于投诉,这是免不了的事情,在这种太过于灵活的经营手段面前,一定会出现各环节衔接不良的时候。除了一些技术层面失误之外,在服务对等,价值对等,权利对等的基础上,我不能不能说我们的消费者当上帝的感觉太强了,而组织者反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货真价实和等价交换,是我们的商品交换原则,购买低价商品,就一定会有附加条件,如果不把这个环节和报价统一装进报名前的认知的时候,除了组织者刻意隐瞒和回避欺诈外,大多都出自于消费的贪婪,赌的心态比比皆是,如果我们组织者再没有掌控服务过程的服务质量的能力的时候,投诉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是在没有原则的情况下的投诉,哭着喊着找媒体,声嘶力竭找政府,就是没有扪心自问,为什么请你去欧洲玩?
我倒是想问一句,欧洲是什么样子?估计客人会说,有照片!
以为是跑题,其实不然,金三角今后的旅游,应该就是货真价实,本身不贵,加上服务和文化内涵没有可比性的时候,大家各取所需。
当上帝遇到如来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发生什么,我的理解还是那样,如来一直被我们供奉在各种寺庙里面,他们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信仰的人们的心里。
至于各种“上帝”,也应该回到教堂去教化众生,不必下凡去当游客。
金三角考察纪实上部份完,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