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的大飞机市场,中国能分到多少看C
在航空工业,以前的老大是美国的波音。现在的状态是,欧洲的空中客车和美国的波音,处于分庭抗礼的状态。
金庸江湖说: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我们的大飞机,就是刚出鞘的倚天剑,要和空客、波音这两把屠龙刀一决雌雄!相比先行者波音,欧洲的空中客车从年开始,市场份额从0%,用了25年的时间,一直到,市场份额才达到了15%。可谓厚积薄发。
由是观之,我国的c大飞机,要想和美国的波音,欧洲的空中客车分庭抗礼,至少也得需要20年到30年的时间。目前来说,欧洲的市场是进不去的,美国的市场更不要想。适航证是最大障碍。
当然,有人说,根本不用这么慢,自我消化即可:
1、速度快得很,中国航空业占全球20%,政策倾向,几大航司,租赁全买c,就上来了。
2、不需要那么久,因为未来的客运飞机市场最大的是我们自己。别人说服你总比自己说服自己更难吧?
——但别忘了,我们的大飞机是针对国际大市场的。何况现在的国内航司也有不少机组了。我们更多要盯着外部的空白市场:
大飞机研发制造,是一个价值10万亿的市场,惠及国内一系列高精产业链,仅仅C就带动了我国5大类、20个专业、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发展。
02国产大飞机两大优势不过我们大飞机问世晚,依然有两大优势,可以寻求突破:
第一,当然在价格,大家看下面的表格,比它们便宜1,万美金:可以先卖给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等到积累了10万小时的飞行经验,或许就能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了。第二、整体产业链优势,毕竟世界上能做大飞机的就没几家:除了美国的波音,欧盟空客,大俄向苏伊霍外,还有哪个国家能造大飞机?
日本造了,失败了,德国造了,熄火了,印度、韩国、巴西等跃跃欲试,但根本不敢付诸行动,说明造大飞机多么的难。
所以,波音和空客可不止卖整机那么简单,比如说,后续的维护保养更是一笔巨款:
一颗普通锣钉要1美元,美欧技术人员的工时费要1美元/时,一本技术指南要3美元——
仅售后服务这一块,我们的国产大飞机绝对可以秒杀“黑心的”前两者。
事实上,中国大飞机产业链上游为原料及部件,包括原材料、航空发动机、航空航天系统、机体组成部分,中游为大飞机总装集成,可分为民用客机、民用货机、军用运输机;下游为维修及服务,包括机体检修、机载设备维修机场建设、雷达监控、物流服务、旅游服务等数十项。你说香不香?
根据上海市科委发布的《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截至年底,C累计已获得32家客户、架订单。
C座级-座,航程-公里,目录单价6.53亿元。按此计算,上千架意向订单,潜在销售额约达亿元。
未来,随着C订单陆续交付,产业链公司或有望搭乘大飞机,分享万亿蓝海市场!
03飞机市场新趋势现在很多航空公司为了降成本搞机队品牌单一化,连机型都在极力精减统一,所以远不是便宜多少钱、飞多少小时的事,这显然给了我们后发的大飞机的机会——
最好是整套打包的模式去开拓市场,类似建筑行业的EPOC项目或者中老铁路。
否则,如果只图便宜,客户为什么不买波音空客的二手?机组机务到处挖不用从头培养,各种航材到处能买不用自己专门储备。
对此,有人质疑说:没有航空公司会这样做,风险太大,单一供应商容易被拿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如果飞机出现安全风险造成系列飞机停飞,对航司更是致命——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事实上,川航,联航,春秋,亚航,美国西南等等,市场上,仅中国单一机队且超过10架飞机的航司就有十多家。
对了,最后补充一下:
c的价值是0到1,这只是起步,其实目前赚不赚钱,市场不市场的还不重要,为后面的c9x9系列开个头积攒经验更重要哈。(——CL研制,大概率已经在路上了哈。)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984.html